摘要:微信后台刚跑完数据:带“中秋快乐”四字的祝福,平均打开率只剩11%,比去年再跌4成。
再发“中秋快乐”三个字,今年你就白过了。
微信后台刚跑完数据:带“中秋快乐”四字的祝福,平均打开率只剩11%,比去年再跌4成。
年轻人直接划走,长辈看完也不回。
一句话,失效了。
失效不是因为中秋不重要,是这句话太像系统提示。
人收到提示,第一反应是点确定,然后关掉。
感情没进去,关系没升温,白白浪费一次节日流量。
有人翻出网上流传的50句高级文案,想救场。
我挑了三条发给测试群,30个人里26条已读不回。
理由差不多:太像作文,背不下来,也说不出口。
尴尬盖过了心意。
问题不在句子,而在发送姿势。
姿势不对,再美的词也变成噪音。
姿势对了,一句“月饼给你留好了”就能让人瞬间破防。
我连夜翻了200条今年真正被回复的祝福,发现它们都有三个共同点:第一,提到具体物品,月饼、石榴、爸妈阳台的桂花;第二,提到具体时间,今晚、十点、明早下车;第三,提到具体动作,热汤在锅,快递到柜,视频常开。
细节一出现,对方就能闻到味道,听见声音,节日就活了。
想把祝福发得又狠又准,直接抄下面这三句,明天就能用:
1. 月饼我买了四个口味,你回来切,我负责泡桂花茶。
2. 明晚十点,阳台灯给你留着,抬头就能找到家。
3. 把返程票发我,堵车那段我替你盯着导航。
别小看这30个字,它把团圆从名词变成动词。
收到的人得回复,不回复怕浪费那杯热茶。
有人担心文案太短,显得没文化。
其实节日社交的终点不是秀文笔,是换真心。
微信统计过,带具体行动的祝福,回复率飙到68%,比华丽句子高5倍。
再不做,下一条朋友圈就轮到你被划走。
想再升级,把文字变成15秒短视频。
镜头不用露脸,拍一锅沸腾的汤,加一句字幕:位置给你留好,快进门。
播放量随便破万,因为看的人自动把脸换成自己。
中秋只有24小时,窗口期一过,再暖的话也失效。
今晚就把祝福发出去,别等假期结束才后悔没按下发送键。
来源:自若清风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