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批评,这可能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孩子心里悄悄住进了一个人。
各位宝爸宝妈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孩子突然变得有点不一样?
是不是总抱着手机偷偷笑,或者突然开始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
别急着批评,这可能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孩子心里悄悄住进了一个人。
据统计,超过60%的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曾对异性产生过好感,其中约30%的孩子会实际尝试建立恋爱关系。
这组数据是不是让你心头一紧?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从孩子购买的物品中察觉早恋的苗头,又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度过这段懵懂又美好的时光。
其实啊,早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用错了方法,反而把孩子推得更远。
还记得你家闺女小时候吗?
扎个马尾用根皮筋就搞定了,简单又利落。
可现在呢?
突然开始迷恋那些精致的小发夹、小手链,甚至还会买成对的款式。
这时候你可要留个心眼了。
我邻居家女儿小雨,去年突然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手链,一条自己戴着,另一条总是小心翼翼地收在盒子里。
后来她妈妈才发现,那另一条是送给班里一个男生的。
孩子买成对饰品,多半是想表达“你和我是一对”的小心思。
这不是坏事,说明孩子懂得表达情感,但需要我们正确引导。
你可以这样问孩子:“这条手链真漂亮,是不是好朋友也有同款呀?”用轻松的语气打开话题,而不是直接质问。
现在很多学校都不允许带手机,孩子突然缠着你要买手机,理由可能是“学习需要”或者“方便联系家人”。
但真相可能没那么简单。
我家侄子去年就闹着要买手机,说是要查学习资料。
结果后来被发现在被窝里和女同学聊天到深夜,成绩一落千丈。
手机成了早恋孩子的“秘密基地”,在这里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受家长打扰。
如果你家孩子突然要手机,不妨先约法三章:规定使用时间,说明使用范围。
还可以选择学生手机,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不能安装社交软件。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通讯需求,又避免了过度沉迷网络。
便利贴是学习用品,但如果孩子开始买各种精美图案的款式,你可能要注意了。
这些小小的贴纸,现在成了孩子们传情达意的工具。
写上一句“明天见”,画个小爱心,贴在意中人的课本上,比写信更隐蔽,更让家长防不胜防。
我同事就曾在孩子书包里发现一叠心形便利贴,上面写着一些暧昧的话。
她当时没有发火,而是找机会和孩子聊了聊青春期的心动体验。
孩子反而主动告诉她,对班里一个同学有好感,但保证不会影响学习。
便利贴本身无罪,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表达情感。
女孩子爱美是天性,但突然开始频繁购买化妆品,可能不只是为了漂亮那么简单。
特别是平时不爱打扮的孩子,突然开始研究口红、粉底,八成是心里有了在意的人。
记得我表妹高中时突然开始学化妆,每天提早一小时起床打扮。
后来才知道,她喜欢上了学长,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学校通常不鼓励学生化妆,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很重要。
与其禁止,不如教会孩子如何适度打扮。
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成分安全的护肤品,教她简单的皮肤护理,而不是一味地反对。
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来自内在修养,而不是表面的妆容。
说了这么多迹象,你可能最想问:早恋到底该不该制止?
其实啊,早恋是青春期再正常不过的情感萌动。
就像春天来了花会开,孩子到了年纪,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好感。
重要的不是禁止,而是引导。
很多家长一发现孩子早恋就如临大敌,又打又骂,结果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偷偷摸摸,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聪明的家长会这么做:首先放平心态,把孩子当朋友一样谈心。
分享自己年轻时的懵懂情感,让孩子知道这种心动是很正常的。
其次要尊重孩子,不要偷看日记、查手机,这样只会破坏亲子关系。
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他们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心事。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告诉孩子喜欢一个人很正常,但要有底线,不能影响学习,更不能做出逾越界限的事。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其实啊,孩子会早恋,很多时候是因为缺少家长的关心。
现在家长都忙,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却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
当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就会向外寻求情感寄托。
所以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抽时间陪孩子说说话,聊聊学校里的趣事,分享生活中的烦恼。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我发现那些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孩子就算早恋,也会主动告诉父母,不会藏着掖着。
因为在他们心里,父母不是审判官,而是可以信任的朋友。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线拽得太紧会断,放得太松会丢。
要松紧有度,才能飞得又高又稳。
早恋不是洪水猛兽,它是孩子成长路上必经的一段风景。
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阻断这条路,而是陪着孩子一起欣赏沿途风景,告诉他们哪里该走,哪里该停。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家孩子有没有突然开始买这些东西?
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
记住,用爱和理解代替责骂和禁止,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更要懂事。
来源:二公主育儿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