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总被“咽痛 + 发烧”缠上?警惕亚甲炎!这 3 个信号别误当感冒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5:07 3

摘要:每到换季,医院内分泌科总会接诊不少这样的患者 —— 把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误当成感冒、咽炎,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反复。

“刚入秋就开始发烧、喉咙痛,以为是感冒,吃了一周感冒药却越来越重,还总心慌、出汗,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亚甲炎!”

每到换季,医院内分泌科总会接诊不少这样的患者 —— 把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误当成感冒、咽炎,延误了治疗,导致病情反复。

亚甲炎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甲状腺炎症,换季时气温波动大、病毒活跃,正是高发期。它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若误当感冒处理,不仅无效,还可能因甲状腺功能波动引发更严重的不适。

亚甲炎的发病与“病毒感染” 密切相关,而换季时的环境特点,恰好为病毒传播和炎症发作创造了条件,具体可归结为两点:

1. 换季病毒活跃,甲状腺成“攻击目标”

春秋季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可达 10℃以上,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此时腺病毒、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呼吸道病毒” 格外活跃,容易通过飞沫传播引发感染。

这些病毒不仅会导致感冒、咽痛,还可能“盯上”甲状腺 —— 病毒感染后,会通过两种方式损伤甲状腺:一是病毒直接侵入甲状腺细胞,破坏甲状腺组织;二是病毒引发的“免疫反应”误伤甲状腺,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错误攻击甲状腺,导致甲状腺炎症,引发亚甲炎。

临床数据显示,约 80% 的亚甲炎患者发病前 1-3 周,都有过感冒、咽痛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尤其是在换季时,这种关联更明显。

2. 气温波动大,免疫力“跟不上”

换季时的气温骤升骤降,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比如秋天突然降温,身体为了保暖会收缩血管、调动免疫系统,长期如此会导致免疫力“疲劳”;春天升温过快,细菌病毒繁殖加速,免疫力若未及时调整,也容易被病毒侵袭。

而甲状腺的健康与免疫力密切相关 —— 免疫力正常时,能及时清除病毒,避免甲状腺受损;免疫力下降时,不仅容易感染病毒,还可能让免疫系统“紊乱”,增加“免疫误伤甲状腺”的概率,进而诱发亚甲炎。

这也是为什么亚甲炎在“体质较弱的人群”中更高发 —— 这类人群换季时免疫力波动更大,更容易被病毒和炎症“盯上”。

换季遇上亚甲炎?做好 3 步,科学应对不延误

1. 第一步:及时就医,做 2 项检查确诊

甲状腺超声:查看甲状腺是否有“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亚甲炎的典型超声表现),同时排除甲状腺结节、甲亢等其他疾病;

甲状腺功能 + 血沉检查:甲亢期会出现 “TSH 降低、FT3/FT4 升高”,血沉(ESR)会显著升高(正常<20mm/h,亚甲炎患者多>50mm/h),这是判断炎症活跃程度的关键指标。

2. 第二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 控制炎症

亚甲炎的治疗核心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

轻度症状(低烧、轻微咽痛):若体温<38.5℃,咽痛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既能退烧,又能缓解甲状腺炎症和疼痛,一般服用 1-2 周即可;

中度至重度症状(高烧、剧烈咽痛):若体温>38.5℃,或咽痛严重影响吞咽、睡眠,可以采取专科腺体修复治疗,快速控制炎症和高烧;

甲亢期症状处理:若心慌、手抖明显,也可通过腺体修复治疗,修复腺体功能,提升免疫力,达到控制目的。

3. 第三步:做好护理,避免病情反复

治疗期间的护理也很重要,能帮助身体恢复,避免病情反复:

休息 + 保暖: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减少身体应激;换季时注意保暖,避免再次感冒,加重炎症;

饮食调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减少对甲状腺的刺激;同时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和维生素(如新鲜蔬果),帮助身体修复;

定期复查:亚甲炎恢复期需每 2-4 周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观察功能是否恢复正常,避免发展为“永久性甲减”(少数患者因甲状腺损伤严重,可能需要长期补充甲状腺激素)。

亚甲炎虽然高发于换季,但只要能及时识别“颈部前咽痛、反复发烧、甲状腺功能异常”这 3 个信号,就能避免误当感冒处理。记住: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别自行吃感冒药,及时去内分泌科就诊,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后再治疗,才能快速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反复或留下后遗症。

换季时做好保暖、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也是预防亚甲炎的关键 —— 只有身体抵抗力强了,才能减少病毒感染和炎症的风险,让甲状腺安稳度过换季期。

免责声明: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由AI生成,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删除。

来源:优服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