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董宇辉和顿顿曾经属于同一个起点。现在他们的状态,已经明显走出了两个方向。这个对比,其实能看出很多东西。
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董宇辉和顿顿曾经属于同一个起点。现在他们的状态,已经明显走出了两个方向。这个对比,其实能看出很多东西。
关注过顿顿的人,多少都会看到他现在还在做直播,但热度不如从前。
他现在主要做化妆品方向,几小时能卖出几十单,从主播角度看并不算差,收入也不算低。问题是,他的体量有点大,团队、供应链、场地,加在一起成本不小。
而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当初决定出来单干,是因为觉得既然能把“美丽号”做起来,也能把自己的品牌做起来。可现实的难度,可能比他当时想象的大不少。
有几个地方,是他可能没预估到的。
首先,创业比做平台主播要难多了。一个人当老板,是要对每一分钱负责的。
其次,他高估了粉丝的购买力,也高估了自己的个人影响力。离开原来的平台之后,观众还在,但真正愿意花钱下单的,比例明显下降了。
还有一个点,不少品牌商当初给了他极高的期待,希望靠他拉动销量。但这些人看重的是他在原平台的成绩,而不是他一个人的带动能力。这个落差,后来慢慢显现得很明显。
反观董宇辉,他身上的特质,是平台复制不了的。
跟顿顿不同,董宇辉是那种“你把他放在哪,他都能发光”的人。他从新东方转到东方甄选,再到单独带着新项目走出来,每次都能形成新的爆点。
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无论直播点赞量还是转化,还是外场活动的关注度,董宇辉始终是整个直播行业当中站在第一排的那类人。
最关键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发光。他能把一整个团队拎出来,跟着他一块稳定地运转,这点太难得了。
有人说,顿顿那时候的爆火,是踩中了平台的上升期,站到了董宇辉红利的后面。这话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错。但至少现在可以看得出来,如果离开了平台,顿顿的成绩很难达到过去的高度。
而董宇辉,反过来,是把平台“拎着往上走”的角色。
所以从这两个人现在的发展能看出一点:有些人,把平台当成能力,有些公司,把人错当成了平台。
顿顿如果适当把一些非核心的支出收紧,把节奏放慢一点,业务可能还是能维持住的。但想要重现当时的爆发性增长,难度不小。
反倒是董宇辉这边,他的每一次转型都透露出更清晰的战略判断。从内容到节奏,从选品到定位,很多事能看出,他早已经不是靠“单一爆款”吃饭的人设了。
这些变化不一定有明确的对错,但从中,能看懂不少直播电商背后的现实逻辑。平台和个人的力量,什么时候放大,什么时候稀释,看得越清,选择越稳。
来源:1号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