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青大附院中医专家送上秋季养生指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2:52 2

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秋意渐浓,天地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跟着“收”。尤其是秋分过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且多为“凉燥”,易伤肺津、耗阳气。中医认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若不注意养护,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不适,因此秋季养生的核心为护阴防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3日讯 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秋意渐浓,天地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跟着“收”。尤其是秋分过后,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且多为“凉燥”,易伤肺津、耗阳气。中医认为“肺喜润而恶燥”,此时若不注意养护,易出现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等不适,因此秋季养生的核心为护阴防燥、平衡阴阳。3日,青大附院中医专家为市民送上一份秋季养生指南。

饮食:润燥为主,兼顾肺脾

专家建议,饮食上主润燥:可用平性润燥的食材,缓解皮肤、咽喉干,不燥不寒更贴合皮肤。还要少碰“极端”食物,忌辛辣(辣椒、生姜)耗阴,避生冷(冰饮、瓜类)伤阳,脾胃弱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尽量选“平性”食材,如山药、莲子、南瓜等,健脾益胃又不偏寒偏热。

起居:顺时作息,温和运动

市民尽量做到早睡敛阳,建议22:30前入睡,避免熬夜耗阴。还要慢运动护阴,可以选散步、太极等温和项目,避免剧烈运动多汗(中医认为“秋汗伤阴”),每次30分钟即可。外出时注意添衣,尤其护住腹部、背部和足部,防止凉邪入侵引发感冒或肠胃不适。

中医专家还推荐了适合秋季的养生茶饮。

百合银耳麦冬饮,可以滋阴润燥,适合口干咽燥者,可用干百合5g、银耳(泡发)3g、麦冬5g、冰糖少许。食材洗净后放入养生壶,加500ml清水煮沸,转小火煮15-20分钟,放温后饮用。

山楂枸杞茶的功效是收敛阳气,兼顾健脾,可用干山楂3g(去核)、枸杞5g、菊花2g(白菊为佳),食材用温水冲洗后,用80℃左右热水冲泡,焖5分钟饮用。

市民还可以选择这些养生运动

腹式呼吸(养肺润燥)

双手自然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缓慢鼓起,感受气息深入肺底;呼气时腹部慢慢收紧,尽量将废气排净,每次10-15组。可促进肺部循环,缓解秋燥引发的咽干、气短。

扩胸转体(疏肝理气)

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吸气时向左侧转体,同时拉伸右侧腰腹;呼气时回正,再换右侧重复,左右各5-8次,能放松胸腔、舒展肝气。

踮脚提踵(固肾敛阳)

站立时双脚并拢,缓慢踮起脚尖,感受小腿发力,停留2-3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可刺激足底肾经,帮助收敛阳气,缓解秋乏、下肢无力。

按揉迎香穴(防燥护鼻)

用食指指腹轻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1分钟,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能改善鼻干、鼻塞,预防秋分干燥引发的呼吸道不适。

转眼球(缓解眼干)

双眼平视前方,缓慢向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每个方向停留1秒,重复5圈后,再顺时针、逆时针各转5圈。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秋燥导致的眼干、视物疲劳。

秋季养生还要做到“防悲秋”“调气机”,具体做法是多晒太阳,白天户外接触阳光,有助于阳气升发,缓解低落。还可以按膻中穴,其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按揉1-2分钟疏通气机,减少胸闷、烦躁。市民也可通过散步、听舒缓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疏解情绪,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悲伤损伤肺气。(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吕靖雯

来源:青岛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