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王牌对王牌》从曾经的全民爆款,变成现在只能靠关晓彤一个人冲热搜来维持话题?明明热搜上名字闪亮,节目现场却冷清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换了剧本,观众的心思和节目组的算盘,真的还能对得上吗?
为什么《王牌对王牌》从曾经的全民爆款,变成现在只能靠关晓彤一个人冲热搜来维持话题?明明热搜上名字闪亮,节目现场却冷清到让人怀疑是不是换了剧本,观众的心思和节目组的算盘,真的还能对得上吗?
这几年,国内综艺都在一个死循环里打转,套路几乎一样,环节一季接一季地搬。观众最初还能被嘉宾的互动和游戏的新鲜感吸引,现在点开《王牌对王牌》,大多数人都能闭着眼猜到下个环节谁来接梗,谁要被“整蛊”。其实不仅仅是《王牌》,一大堆老牌综艺都是这种感觉。根据小葱娱乐的最新调研,超过六成观众觉得国产综艺“越来越无聊”,创新太少,情节太假,甚至连笑点都和去年一模一样。这不是观众变挑剔了,是节目组真的太“懒”了,或者说是被现实逼得不敢冒险。毕竟,能坚持到第九季的综艺,市场上都不多见,大家都在保守过冬。
但要说《王牌对王牌》从冷变凉,沈腾的“渐行渐远”绝对是最关键的一环。沈腾这三期的存在感,简直就是全场气氛的灵魂。如果说贾玲是调味品,沈腾就是底料,他能把所有流程玩出新花样,哪怕是重复的游戏,他一句话、一抬眉都能把观众逗乐。大家都懂,他在场的那几期,节目就像锅里有牛油,香得让人停不下来;他一走,节目就剩下一锅“清汤寡水”,再多配菜都提不起味道。有数据做支撑:去年沈腾感冒那期收视反而创新高,反而说明大家是奔着他来的。业内一位老编剧曾说,像沈腾这样能带节奏、抛梗、接梗的演员,国内综艺十年难遇一个。
沈腾走了以后,节目组急得团团转。新的常驻变成只有关晓彤和宋亚轩,其他全靠嘉宾轮番救场。沙溢、杨迪、金靖、于洋、唐国强……这些名字单拎出来都挺有分量,合在一起也确实能撑起一场“综艺复仇者联盟”。但说实话,观众心里清楚,缺了沈腾,这些人再怎么卖力,也只是把流程走完,气氛永远差那么一口气。就像一锅火锅里油都没了,调料再多也就那样。关晓彤这次虽然连续几次上了热搜,什么异域造型、与刘涛对戏、沙溢摘帽子的小插曲,话题炒得热热闹闹,点进去却发现评论区都在说“没意思”“没看点”。这热搜和讨论之间的温差,简直大到让人尴尬。
其实,节目组真的很拼。为了不让节目掉队,现在还搞“综艺自循环”。比如最新的几期,直接把《无限超越班》的学员拉来做飞行嘉宾。背后导演吴彤,两档节目一把抓,资源说调就调。按理说,这样能带来新鲜感,能引流。结果观众一眼就看穿,“这不就是换了一批人来凑数吗?”大家关注的不是嘉宾有多新鲜,而是内容能不能让人笑出来,能不能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行业分析也很直接,说《王牌对王牌》这种操作其实就是在消耗剩余价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节目嘉宾来来去去,内容却换汤不换药。你看热搜,话题全是围着关晓彤转,除了她,几乎没人能掀起水花。
观众为什么不买账?很简单,现在谁还会被几个碎片化热搜忽悠?大家都知道,真正留在记忆里的节目,是连贯的情节和真实的情感。像关晓彤和刘涛的那段对戏,节目组本来想营造点深度,结果成了“鸡肋”。剧情没冲突、气氛不搭,嘉宾演得认真但观众就是不感冒。这种环节看完,感觉就像喝下一杯温水,说不上难受,但肯定提不起劲。再加上关晓彤的异域造型,每次上热搜,网友刷一眼图就划走,大家心照不宣,流量和内容早就脱节了。
其实,不光是内容老套,背后还有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各大平台都在缩紧综艺预算,节目组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瘪。道具能用上季的绝不买新的,布景有点磨损也能凑合过。嘉宾阵容缩水,能请一个算一个。一位综艺制片人曾透露,现在做一季《王牌对王牌》,预算大概只有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可节目不能停,不管观众爱不爱看,平台还得有个“门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档靠惯性前进的综艺,一边担心收视下滑,一边又不敢冒险改动。
说到底,综艺就像做饭,配料再多,炒的还是那几个菜,观众哪还有胃口天天吃一样的?再加上现在网络节奏太快,热点一个接一个,谁会为一档没新意的综艺花两个小时守着电视?很多网友反映,打开《王牌对王牌》,已经不是为了追新鲜,而是习惯和背景音,手机上刷一眼就过去了。观众的耐心和忠诚,从来不会比遥控器更持久。
这种现状,其实也不光是《王牌》的问题,是整个综艺行业的缩影。很多业内人士都说,过去的综艺靠的是“大场面”和“爆笑名场面”,现在流量分散,平台和广告主一边省钱一边期待奇迹。可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永远不是谁穿了什么衣服、谁说了一句段子,而是那种无法预测的即兴、那种舞台上真实碰撞出来的火花。沈腾在台上时,哪怕就那么一愣神、一个冷笑话,都能让场子活起来。现在这些东西没了,全靠流程表走,观众能笑吗?大多数时候只能在评论区吐槽一句“变味了”。
其实,这些变化节目组不是不知道。只不过,创新真的太难,大家都在安全区里反复试错。现在观众的眼睛可比以前“毒”多了,热搜榜上的热闹只能维持一时,真正留下来的,只有老观众嘴里的那句“还是以前好看”。如果说综艺还能有春天,那就得靠新的模式和更真实的内容来拯救。像现在这样,把希望都压在一个明星身上,早晚会把节目拖垮。真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而不是一遍遍炒冷饭。
综艺如果想长红,不是靠谁上了多少次热搜,而是得让观众的嘴角,真的能发自内心地扬起来。
来源:薛薛综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