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中秋 8 天长假,是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的高峰时段,不少人会携带礼品出行。然而,在公共交通场所,携带物品需遵守严格规定,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或秩序混乱。9 月 29 日晚,上海轨交 10 号线车厢内就发生了惊险一幕 —— 一名女子携带的蓝色塑料桶中,10 多
国庆中秋 8 天长假,是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的高峰时段,不少人会携带礼品出行。然而,在公共交通场所,携带物品需遵守严格规定,否则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或秩序混乱。9 月 29 日晚,上海轨交 10 号线车厢内就发生了惊险一幕 —— 一名女子携带的蓝色塑料桶中,10 多条黄鳝突然翻桶而出,在车厢内四处游窜,引发乘客惊呼。这一事件不仅让现场陷入混乱,也再次提醒公众:出入地铁、飞机、火车等公共场合,务必了解禁带、限带物品规定,避免因疏忽引发意外。
惊险瞬间:10 条黄鳝车厢逃窜,女子徒手抓捕显狼狈
9 月 29 日晚 6 时许,上海轨交 10 号线正值晚高峰,车厢内乘客较多,大家或低头刷手机,或闭目养神,享受着假期前的通勤时光。突然,一阵 “哗啦啦” 的声响打破了车厢的平静 —— 一名中年女子放在脚边的蓝色塑料桶失去平衡,桶盖滑落,桶内的东西瞬间倾泻而出。
起初,周围乘客以为是普通物品掉落,并未在意。可下一秒,几条细长的生物在车厢地板上快速扭动起来,有人惊呼:“是蛇!” 这一声呼喊让车厢内瞬间骚动起来,乘客们纷纷起身躲避,原本拥挤的车厢内顿时出现一片混乱的避让区域。
仔细一看,这些 “疑似蛇” 的生物其实是黄鳝 —— 上海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此次被女子装在桶中,显然是准备作为礼品赠送或自家食用。10 多条黄鳝在车厢地板上四处游窜,有的朝着座位底下钻,有的沿着车厢缝隙蠕动,还有几条甚至滑到了其他乘客的脚边,引发新一轮的惊呼。
携带黄鳝的女子见状,顿时慌了神。她不顾车厢湿滑,急忙俯身去抓黄鳝。可黄鳝体表覆盖着黏液,极其光滑,女子的手指刚碰到,黄鳝就猛地扭动身体挣脱,好几次都从她手中滑落。她不得不跪在地上,一边用手摸索座椅缝隙,一边试图将逃窜的黄鳝重新抓回桶中,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头发也因慌乱而散落下来,显得格外狼狈。
周围乘客中,有人因害怕黄鳝而远远躲开,也有几位胆大的乘客上前帮忙。一位穿着休闲装的男士找来纸巾,铺在手上,小心翼翼地按住一条逃窜的黄鳝,帮助女子将其放回桶中;还有一位阿姨从包里拿出塑料袋,建议女子用塑料袋暂时困住黄鳝,避免再次逃脱。即便如此,仍有几条黄鳝钻进了车厢的缝隙中,难以捕捉。
直到列车到达下一站,女子才在其他乘客的帮助下,将大部分黄鳝重新装入桶中,匆匆提着桶下车。车厢内留下几片水渍和黏液,乘客们这才渐渐平复心情,但不少人仍心有余悸。“太吓人了,一开始还以为是蛇,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一位乘客事后回忆道,“而且黄鳝到处爬,万一有人踩到滑倒,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事件被目击者拍摄成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讨论:“黄鳝怎么能带上地铁?安检是怎么通过的?”“携带活物出行太危险了,不仅影响他人,也容易造成混乱。” 目前,上海轨交部门已介入调查,核实黄鳝如何通过安检进入车厢,相关结果尚未公布。
类似案例:活物携带引发意外,乘客面临法律处罚
轨交 10 号线的黄鳝逃窜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因乘客违规携带活物乘坐公共交通引发的意外屡见不鲜,部分案例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涉事乘客也因此面临法律处罚。
2024 年 6 月,一架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往济南的东航航班上,就发生了一起因违规携带宠物引发的延误事件。一名乘客为了将自己饲养的网红宠物蜜袋鼯带上飞机,未按规定办理托运手续,而是将蜜袋鼯藏在随身背包中,企图蒙混过关。登机后,蜜袋鼯挣脱束缚,从背包中逃出,钻进了机舱的夹层里。
蜜袋鼯的逃脱让机组人员和乘客都陷入紧张。为了确保飞行安全,避免蜜袋鼯损坏机舱设备,机组不得不临时决定延迟起飞,组织工作人员对机舱进行全面搜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工作人员才在机舱的通风口附近找到这只蜜袋鼯。此次事件导致航班延误 1 小时 20 分钟,影响了后续航班的正常起降,也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不便。
事后,涉事乘客因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私自携带活体动物登机,扰乱公共交通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 5 日的处罚,并承担了航班延误产生的部分经济损失。“我只是想带宠物一起旅行,没想到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 涉事乘客在接受调查时懊悔地说,可法律的处罚已然无法挽回。
除了宠物,还有乘客因携带其他活物引发问题。2023 年国庆期间,一名乘客在上海火车站携带一箱活鸡乘坐高铁,在安检时被工作人员发现。该乘客起初拒绝配合,声称 “活鸡是给家人的礼物,必须带上车”,甚至与安检人员发生争执。最终,铁路工作人员依据相关规定,拒绝该乘客进站,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活鸡不仅可能传播疫病,还会产生异味,影响其他乘客的乘车体验,绝对不允许带上高铁。” 铁路工作人员解释道。
这些案例都表明,违规携带活物乘坐公共交通,不仅会给公共秩序和安全带来隐患,涉事乘客还可能面临法律处罚。假期出行,更应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因个人疏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交通规定:不同出行方式,活物携带要求各异
针对公共交通携带活物的问题,不同交通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乘客在出行前务必了解清楚,避免违规。
轨道交通(以上海为例)
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第九条第 9 款规定,除军警犬、持证导盲犬外,轨道交通严禁携带活禽及宠物进站。这意味着,普通宠物猫狗、活鸡、活鸭、鱼类、黄鳝等活物,均不允许带入地铁车厢。
对于部分可能被当作食材的活体动物(如黄鳝、鱼类),即使是作为礼品或食材,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包装处理 —— 必须使用密封良好、不易破损的容器,确保活体动物无法逃脱,同时避免产生异味或污染车厢环境。即便如此,也需经过安检人员的检查确认,若包装不符合要求,仍会被禁止携带。
上海申通地铁的安检工作人员吴金涛介绍,在日常安检工作中,安检设备能够清晰识别出包内的活体动物轮廓,“无论是猫狗,还是仓鼠、兔子等小型宠物,都能通过安检屏幕看出来。上个月,我们就发现过一位市民试图携带宠物狗进站,最终被我们劝阻。” 若乘客违反规定,安检人员有权进行劝阻和制止;制止无效的,将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铁路出行(全国统一规定)
根据国家铁路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公告,铁路出行对活物携带的规定更为严格:
仅允许携带两类活体动物:一是持工作证明的导盲犬,可跟随主人进入车厢;二是作为食品且经封闭箱体包装的鱼虾蟹贝软体类水产动物,如密封包装的虾、蟹、贝类等,可随身携带。
其他所有活动物(包括宠物猫狗、活禽、活兔、未密封的水产动物等),一律不允许随身携带,只能办理托运手续(部分铁路线路不接受活体动物托运,需提前咨询)。
若乘客坚持携带禁带、限带物品,铁路企业有权拒绝其进站上车;对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将及时报告公安机关。“曾经有乘客试图携带宠物猫进站,声称‘猫很乖,不会影响他人’,但按照规定,我们必须拒绝其进站。” 铁路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乘客确实需要携带宠物出行,建议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或提前办理宠物托运手续。”
航空出行(因航司而异)
航空出行对活体动物的携带规定最为严格,且不同航空公司的要求存在差异,乘客需提前与所乘坐的航空公司核实。
目前,大部分航空公司仅允许两类活体动物进入客舱:一是服务犬(包括导盲犬、助听犬、精神抚慰犬),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跟随主人进入客舱;二是部分小型宠物猫、狗,在满足一定条件(如重量限制、健康证明、包装要求)的情况下,部分航空公司允许将其作为 “宠物行李” 带入客舱,但需额外支付费用,并提前申请。
除上述情况外,其他活体动物(包括宠物兔、仓鼠、鸟类、水产动物等)均不允许进入客舱,只能办理货运托运。办理活体动物托运,需满足严格的条件:
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健康证明等文件;
使用符合航空公司要求的宠物笼,确保宠物无法逃脱,且通风良好、便于搬运;
托运的活体动物需处于健康状态,无传染病或其他疾病;
部分航空公司对托运活体动物的运输温度有明确要求,超出温度范围将不予托运。
“如果乘客未提前与航空公司沟通,私自携带活体动物登机,不仅会被拒绝登机,还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 虹桥机场客服热线工作人员提醒道,“建议有携带活体动物需求的乘客,提前一周与航空公司联系,了解具体规定和办理流程。”
出行建议:提前了解规定,安全文明出行
国庆中秋假期出行,携带物品需格外注意,尤其是涉及活体动物或特殊物品时,更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安全文明出行。
提前查询规定:在确定出行方式后,通过官方渠道(如地铁官网、铁路 12306APP、航空公司官网)查询相关的禁带、限带物品规定,明确哪些物品可以携带,哪些需要办理托运,避免因不了解规定而耽误行程。
选择合适包装:若携带食材(如密封包装的水产),需使用不易破损、密封良好的容器,确保不会泄漏、不会产生异味,也不会让活体动物逃脱。避免使用简易塑料袋或敞口容器,以免引发意外。
主动配合安检:在通过安检时,若携带疑似禁带物品,应主动向安检人员说明情况,配合检查。切勿试图隐瞒或蒙混过关,否则不仅会被没收物品,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考虑替代方案:若确实需要携带活体动物(如宠物),建议选择自驾、网约车等私人交通方式,或提前办理正规的托运手续,避免选择公共交通。如需托运,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证明文件,确保宠物的运输安全。
目前,上海轨交部门仍在对 10 号线黄鳝逃窜事件进行调查,尚未公布最终结果。但这一事件已为广大乘客敲响警钟:公共交通是大家共同的出行空间,遵守规定、尊重他人,才能让每一次出行都安全、顺畅。国庆中秋假期,愿每一位出行者都能提前做好准备,遵守交通规则,享受愉快的假期时光。
来源:大城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