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147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项研究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每天吃一个鸡蛋,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这话一出,不少人立刻慌了——鸡蛋不是公认的“优质蛋白”吗?不是说“一天一个蛋,医生远离我”吗?现在怎么又变成“健康杀手”了?
信息时代,什么都能上热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到底应该信哪个?每天吃鸡蛋,到底是养生还是添堵?
作为医生,我想带大家一起把这件事讲清楚、讲明白。
这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上。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10万人群的饮食和健康数据,发现每天吃鸡蛋数量越多的人,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略高。
听上去确实有点吓人,但我们得先搞清楚几件事:
第一,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意思是,研究者只是记录了人们的饮食习惯,然后观察他们的健康变化。它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只能提供一种“可能的联系”。
第二,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十几年前,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和医疗水平都和现在不同。当时人们吃鸡蛋的方式很可能是配着培根、香肠、油炸土豆一起吃的,真正“出问题”的未必是鸡蛋,而是整体饮食模式。
第三,还有一批研究,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比如《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就显示,适量吃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病或癌症风险,甚至可能有保护作用。
也就是说,同样是研究,有的说有害,有的说无害。这时候,就不能简单地靠一句标题或者一句话来判断,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鸡蛋为什么这么受营养学家的推崇?原因很简单,它的营养价值确实很高。
优质蛋白:鸡蛋的蛋白质利用率高达94%,是少数可以被人体几乎完全吸收利用的天然蛋白。
胆碱:鸡蛋黄富含胆碱,这是对大脑发育、记忆力和神经系统运作都很关键的一种营养素。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是对眼睛有益的抗氧化物,可以延缓眼部老化。
维生素B族、铁、锌、硒:维持免疫功能、能量代谢所必需。
很多老年人、孕妇、儿童、术后恢复期的病人,医生都会建议每天吃1-2个鸡蛋帮助补充营养。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
那问题出在哪?就两个字:吃法。
前面提到的研究显示的风险,其实和鸡蛋本身关系不大,更可能与吃鸡蛋的方式、整体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比如:
如果你每天的早餐是煎蛋+香肠+培根+高糖奶茶,那鸡蛋再营养也救不了你。
如果你每天吃4个以上鸡蛋,且还不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那问题也不在鸡蛋,而在于饮食失衡。
如果你有糖尿病、肾病、严重高脂血症,医生也会建议你控制鸡蛋黄的摄入,尤其是胆固醇含量较高时。
所以,每天吃一个鸡蛋是不是危险?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完全不必担心。问题在于“怎么吃”以及“吃多少”。
鸡蛋是个好东西,但吃法要讲究。以下几点,请大家务必记住:
1. 每天吃1个全蛋是安全的,2个也没问题,但别过量。
目前我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1个鸡蛋,运动人群或体弱群体可适当增加。但如果你每天吃3个以上,尤其是蛋黄也吃完,那就可能引发胆固醇超标的问题。
2. 烹饪方式要讲究,“清蒸水煮”胜过“油炸煎烤”。
油煎、油炸蛋,不仅会增加额外脂肪,还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炎物质。建议选择水煮蛋、蒸蛋、蛋花汤等方式,既保留营养,又减少负担。
3. 搭配蔬菜、粗粮一起吃,效果更佳。
比如早餐来一个番茄鸡蛋杂粮三明治,或者午餐来一碗菠菜蛋花汤+糙米饭,都比单独吃鸡蛋营养均衡得多。
4. 特殊人群要注意个体化。
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蛋黄摄入频率,每周不超过3个;
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总量,蛋白摄入需遵医嘱;
高胆固醇人群:可以选择蛋清代替蛋黄,仍可获得优质蛋白;
儿童和孕妇:适量摄入鸡蛋有助于发育,但也应注意不要偏食。
我们常说“谈毒色变”,但在营养学里,“过犹不及”比“有害无益”更常见。
鸡蛋不是“超级食物”,也不是“健康杀手”。它只是一个普通却优秀的食材,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吃得是否平衡。
很多人对食物的误解,其实是对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缺乏管理。你吃了鸡蛋,但你也吃了烤肠和炸鸡;你怕胆固醇高,不吃蛋黄,却天天外卖加奶茶。
真正健康的生活,从来不是“拒绝某一种食物”,而是“建立一种合理的饮食结构”。
写在最后每天一个鸡蛋,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完全安全甚至有益的。那些看似“惊悚”的研究结论,并不是在否定鸡蛋,而是在提醒我们:
别把任何一种食物神化,也别把它妖魔化。健康,从来不是吃一件事决定的,而是一个系统长期的结果。
所以,与其纠结“鸡蛋到底能不能吃”,不如先看看自己每天吃得是否均衡,是否规律,是否有节制。
鸡蛋无罪,错误的吃法才是风险源头。
参考资料:
Zhong VW 等人(2020).《膳食胆固醇或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联》.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Lee JE 等人(2024).《鸡蛋摄入与慢性疾病风险:一项荟萃分析》. 发表在《营养学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