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思曾发文揭秘被“弃用”真相,离开央视2年,如今现状怎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08:29 1

摘要:这是2023年7月,李思思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句话,配图是一只小小的蜗牛艰难向上爬。

“我们不怕走得慢,只要一直向上走,总能到达自己的高度。”

这是2023年7月,李思思发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句话,配图是一只小小的蜗牛艰难向上爬。

当时,很多人看完这句话都心头一震。她怎么会突然写下这样的话?要知道,那一年,她刚刚从央视正式离开。

曾经的她,是舞台上最年轻的春晚女主持,连续八年主持春晚,被看作是“董卿的接班人”。事业如日中天,观众缘也极好,可她却在最高光的时候转身离去。

两年过去,再看李思思,已经彻底走上了一条新的路。

01

从长春小女孩到央视主持人

李思思1986年出生在吉林长春,家庭背景算得上典型的知识军人之家。爷爷是老兵,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医生。这样的环境让她从小就有股子自律劲。

5岁那年,她开始学舞蹈。练功房里,别的小孩玩闹,她在镜子前一遍遍抬腿、转身。舞蹈让她的气质和仪态慢慢显露出来,也锻炼了坚韧的性格。

14岁时,她原本有机会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可母亲担心年纪太小独自在外吃苦,最终让她放弃了这个机会。

高中阶段,她逐渐对播音主持产生了兴趣。那时候,她在吉林卫视尝试做音乐节目的小主持人。站在摄像机前,声音清亮,台风稳重,这个经历让她真正找到了方向。

2004年,高考成绩出来,她以优异的分数考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这在当时已经是“别人家孩子”的天花板。

在北大,她把课余时间全用来提升自己。新闻、文学、古典诗词,甚至是国际时政,她都喜欢涉猎。大学时期,她还成了《北大新闻》的主播。

真正让她走到台前的,是2005年的《挑战主持人》。这是一档央视的选秀节目,竞争激烈。

她不是科班出身,却凭着清晰的表达和敏锐的反应力,一路闯关,成为第一个连胜八期的女选手。

第二年,她再次参赛,还拿了季军。这个舞台,让央视的导演们牢牢记住了她的名字。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央视实习,踏上真正的大舞台。

02

春晚主持八年,事业顶峰却突生变数

2010年,李思思正式成为央视主持人,主持过《综艺快报》《欢乐英雄》等节目。

她的优势很明显:年轻、聪明、反应快,还有一种从容的气质。

2012年,她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年仅26岁,成为当时春晚最年轻的女主持人。

那天晚上,穿着红色礼服的她站在舞台中央,面对全国上亿观众,神情稳重,不慌不乱,瞬间吸粉无数。

很多观众第二天都在问:“这个新来的姑娘是谁?”

从那以后,她连续八年担任春晚主持。舞台上的她,和朱军、撒贝宁、董卿等人并肩而立,毫不怯场。

与此同时,她还主持了《回声嘹亮》《开门大吉》《星光大道》等一系列节目,渐渐成为央视的“台柱子”。

业内给她的评价很高,观众也喜欢她的温和与亲切。很多人说,她是最有可能接下董卿衣钵的人。

然而,正当外界对她期待满满时,2023年的春晚主持阵容里,却没有了她的名字。那一刻,很多人意识到,她或许被央视边缘化了。

同年春天,她突然宣布离开央视。理由没有说清,只是在社交平台上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文案。

观众猜测不断,有人说她是因为体制内竞争太激烈,有人说她是为了家庭孩子,也有人说她想换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真相如何,她的离开让无数观众惋惜。

03

离开央视后的新生活

离开央视之后,李思思并没有消失。她很快投入到了自媒体和直播带货领域。

刚开始,很多人质疑:一个央视主持人转行做带货,会不会掉价?但事实证明,她走得很稳。

她开设了自己的账号,分享知识视频,讲解书籍、新闻,还会聊一些育儿和生活心得。

在直播间里,她并不是吵闹的喊单主播,而是用亲切自然的方式介绍产品。观众觉得她专业、真诚,销量自然也不差。

与此同时,她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两个孩子逐渐长大,她终于能陪伴他们的成长。

以前因为春晚和节目,她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很少能在家里过年。现在,她能和家人围坐吃年夜饭。

在朋友圈和短视频中,她常常分享带孩子出游的照片,笑容轻松而自在。

当然,她依旧保持学习的习惯,经常在深夜晒读书笔记。对她来说,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光鲜亮丽的央视舞台,到如今的网络新舞台,她完成了一次身份转型。

虽然不再有全国观众在春晚守着她的身影,但她换来了另一种平衡:事业、家庭两手抓。

新的选择,新的高度

两年前,李思思离开央视,让很多人不解。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舞台不止一个。

从长春小女孩,到北大才女,再到央视“春晚女主持”,她的人生每一步都写满努力。

如今,她又在互联网时代找到新舞台,把生活过得从容而自在。

她曾说,走得慢没关系,只要方向对,就能走到自己想要的位置。

如今的她,已经给出了答案:名利并不是唯一追求,能和孩子一起长大,能在新领域继续发光,这就是最好的高度。

来源:砍柴书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