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上深圳,干赢长沙”。当这句口号在湖南人的社交媒体传开,许多人第一次注意到湘超联赛的存在。一支由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的湖南人组成的“大湾区湖南人足球联队”已申请参加湘超,相关参赛手续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一支代表大湾区1300万湖南人的球队申请参赛,让湘超联赛第一次在朋友圈刷屏。
“带上深圳,干赢长沙”。当这句口号在湖南人的社交媒体传开,许多人第一次注意到湘超联赛的存在。一支由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生活的湖南人组成的“大湾区湖南人足球联队”已申请参加湘超,相关参赛手续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支特殊的球队计划在2025年湘超联赛第二阶段加入赛事,并将在国庆期间回到湖南与邵阳队和娄底队进行两场热身赛。
“带上深圳,干赢长沙”——这句口号看似调侃,却蕴含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结。
表面上看,这是一句竞技口号,但实际上,它追求的不是地域对立,而是一种文化上的“势能”。
是湖南各地市兄弟们联合那个“在外面混得最好的兄弟”,回来和“家里的大哥”切磋一下,证明一下“咱老湘家出来的人,个个都是狠角色”。
“这一次,乡愁有了球衣号码”
这支球队的42名球员,是在大湾区打拼的湖南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体育老师、医生,还有华为、腾讯等企业的技术与业务员工。
球队里,有带着16岁儿子一起报名的37岁父亲。他想用行动告诉下一代:我们的根,在湖南。
对于这些在大湾区的湖南人来说,足球不再仅仅是竞技,它是乡情的载体,是乡愁的解药。
赛前,他们最期待的可能不是战术会议,而是围坐一桌,吃一顿地道的家乡菜,那滚烫的剁椒鱼头,那喷香的米粉,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味觉记忆。
湘超联赛与其他省份的“超赛事”相比,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人情味。
不同于其他赛事大都对参赛运动员有严格的户籍、学籍、工作经历等要求,“湘超”允许配偶是当地户籍的运动员参赛,也就是放宽到了“湖南女婿”。
而大湾区湖南人队的加入,更是将这种人情味推向了新的高度。球队的加入,不只是名字变长了,更是格局打开!球队负责人黄澍放话,他们的口号就一句话:“为1300万大湾区湖南人而战!”
尽管大湾区湖南人队的加入为湘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湘超联赛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与“苏超”激发草根商业活力相比,湘超在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方面仍有不足。
“苏超”中,扬州“饭冲冲”炒饭品牌快速成为赛事赞助商,体现了小微企业与大型赛事之间的共生关系。
而湘超虽然拥有湖湘文化 “霸蛮、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以及湘绣、浏阳烟花、洞庭湖等文化元素,却未能将这些独特基因有效转化为赛事IP。
湘超并非没有亮点。永州队首个主场对阵湘潭队的比赛,因看台票已卖光,出现了球迷爬树观赛的景象。
永州市足协顺势发布的《“树上挂票”使用指南》,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但这种流量的闪现并未能持续照亮湘超的前行之路。
大湾区湖南人队的加入,是一次有力的破圈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直被笑称为湖南的“第二省会”,上一轮郴州对长沙的比赛,深圳卫视直播间就转播了这场湘超联赛,直播间一度涌进34万人围观。
这种情感的连接,或许正是湘超联赛最宝贵的财富——无论身在岭南还是湖南,热爱家乡的心永远在跳动。
相关链接:
昨晚(10月1日)
“湘超”大湾区湖南人队
首次亮相!
与邵阳队进行一场友谊赛
昨晚
邵阳队主场迎战大湾区湖南人队
上半场第28分钟
邵阳队开出角球
2号彭默轩敏锐地抓住队友制造的机会
迎球一脚补射入网
邵阳队1:0暂时领先
终场前
在伤停补时阶段
大湾区湖南人队30号彭天宇
冷静罚入点球
为球队攻入绝平一球
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此刻胜负已不再重要
双方球员握手致意的温馨场面
成为国庆佳节
欢迎大湾区湖南人回家最好的礼物
来源:凌之月下话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