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心手背都是肉!杨紫《家业》和《青簪行》要对打,两大平台同时段播出。
手心手背都是肉!杨紫《家业》和《青簪行》要对打,两大平台同时段播出。
目前杨紫的《家业》已经蓄势待发了,估计年底要上线了,奇异果很看重这部剧,想冲一把业绩,大女主制墨当女家主,把徽墨发扬光大,题材方面十分新颖。
没人想到,一部讲徽墨的剧,能和一部投资四亿的古装仙侠撞在同一天。
这不是选剧,是选命。
杨紫的档期被掰成两半,一边是央视联合宣发的非遗文化项目,一边是腾讯视频死磕到底的换脸大剧。
她没得选,平台也没得退。
《家业》不是普通古装。
它不靠仙术,不靠爱情,靠的是墨块从松烟到成形的七十二道工序,靠的是一个女人在家族倾轧里守住祖业的沉默。
杨紫为这剧,去了三次徽州,蹲在老作坊里看师傅点松烟、揉墨泥,手指沾满墨灰,连拍戏时的妆发都改了三次。
这不是演戏,是还原一种快消失的生活。
爱奇艺和央视联手推,不是为了收视率,是想让年轻人知道,中国还有人记得墨怎么写出来。
另一边,《青簪行》的路更难走。
原男主出事,全网哗然,投资打了水漂。
平台不敢撤,也不敢换人,最后用技术把彭冠英的脸,一点一点替上去。
不是特效,是重建。
几百个镜头,几十万帧画面,靠AI重新合成。
有人说这是技术奇迹,也有人说这是对观众的敷衍。
但没人否认,它活了。
送审顺利,定档在十一月。
观众心里清楚,这剧不是为了艺术,是为了回本。
杨紫在这两部剧里,是同一个名字,两个身份。
一个是深宅里握着墨锭的女家主,一个是披着仙衣在云端挣扎的少女。
观众看哪一部,都得重新代入。
她不能同时演两个,可平台要她同时撑两头。
宣传期重叠,采访排满,连社交媒体都得拆成两套话术。
她不是演员,是缓冲带。
业内早有说法,一部剧能不能冲奖,看题材;能不能爆,看流量。
《家业》像块老玉,温润,慢热,可能三年后才被人想起。
《青簪行》是烟花,炸得响,散得快,但当下能撑起财报。
平台不傻,他们知道要什么。
杨紫的团队想错开,可年底的KPI不等人。
爱奇艺要文化牌,腾讯要数据牌,她成了夹在中间的那根弦。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她扛?
因为没人能扛。
她不是流量最高,但她是少数能让老观众和新观众同时买账的人。
她演过傻白甜,也演过狠角色,观众信她。
她不靠热搜活着,靠的是角色一点点立住。
现在,她得在两个极端里,同时立住。
这不是她第一次被推到风口。
《香蜜》《长相思》之后,她没急着接爆款,而是挑了《生命树》,一部讲乡村医生的现实题材。
她知道,演员的路,不是靠一个角色走完的。
但这一次,她没得选。
平台不会等她慢慢来,观众也不会等她慢慢选。
你刷短视频时,可能看到她穿着明制汉服,在徽州古巷里磨墨;下一秒,又在仙气缭绕的场景里,被剑光划过衣袖。
你不知道该为哪个角色心动。
这不怪你,怪的是这个时代——我们一边怀念传统文化,一边又忍不住为仙侠打榜。
我们想看真实,又舍不得幻想。
杨紫没说累。
她只是照常去片场,照常对戏,照常在微博发一条墨块的照片,配文:“墨色如心,不染尘。”
没人知道她哪天会累倒。
但所有人都知道,她不能再多演一部了。
再演,就不是演员了,是工具。
平台要的,是数据。观众要的,是故事。她要的,是别被磨平了。
来源:悠闲晚风U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