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个阴霾的午后,细雨绵绵,仿佛在为我们的心情垫上一层灰色的底色。我站在墓地里,看着眼前这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刻着母亲的名字——李桂芳,享年九十八岁。周围站着我的几个兄弟,我们五个人,却无一人落泪。
98岁的老妈去世,我们兄妹五人没有掉眼泪,因她30年前害死我大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步入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恍如昨日。
那是个阴霾的午后,细雨绵绵,仿佛在为我们的心情垫上一层灰色的底色。我站在墓地里,看着眼前这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刻着母亲的名字——李桂芳,享年九十八岁。周围站着我的几个兄弟,我们五个人,却无一人落泪。
晓梅,该走了。三哥朱建国轻声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我难以捉摸的情绪。
我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墓碑。雨水顺着石料纹路缓缓流下,仿佛老天爷在替我们哭泣。可我的心里,却只有如释重负的轻松。
咱们去吃个便饭吧,二哥提议道,难得大家聚在一起。
我们默默地跟着他走向停车场。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襟,凉意渗入心底。我不禁想起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那个炙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午后。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如果我们能够预见未来,是否就能改变这一切?
回到家里,我习惯性地走向厨房。多年来,每次家庭聚会,都是我负责准备饭菜。这个习惯,是从大姐那里学来的。想到大姐,我的心又揪了起来。
月娥姐,你在天之灵可安息?我喃喃自语,手中的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敲击着。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1965年,我刚出生不久。大姐月娥已经15岁了,她总是笑眯眯地抱着我,哄我入睡。我们家住在江南小镇的一个偏僻村落,屋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父亲朱长河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母亲李桂芳则整日里忙着照看我们几个孩子。我们兄妹六个,大姐是老大,下面是三个哥哥,然后是二姐,最后是我。
晓梅,发什么呆呢?二姐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回过神来,发现手中的葱已经切得稀碎。没什么,我勉强笑了笑,就是想起了些往事。
二姐叹了口气,是啊,这些年,咱们都不容易。
我知道她指的是什么。从小到大,我们家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旋转木马,而母亲就是那个操纵杆。她总是有说不完的抱怨,做不完的作。
记得有一次,奶奶来家里帮忙带孩子。母亲却对奶奶百般挑剔,说她吃得太多,动作太慢。最后,奶奶含着泪离开了,再也不来我们家。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事,只觉得奶奶怎么这么不懂事,让妈妈生气。现在想来,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哎,我轻叹一声,要是大姐还在就好了。
二姐的眼圈顿时红了,别提了,都过去三十年了。
是啊,三十年了。时间好像一把锋利的刀,将我们的人生切割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段。大姐在,和大姐不在。
我继续准备着晚餐,手上的动作却越发机械。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大姐的音容笑貌。她总是那么温柔,那么勤劳,照顾我们几个小的,操持家务,还要帮着下地干活。
月娥,你去把谷子晒一晒。
月娥,带着弟弟妹妹去河边玩。
月娥,帮我把衣服洗了。
……
母亲的声音不绝于耳,而大姐总是默默地点头,一声不吭地去干活。现在想来,大姐何尝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她用沉默对抗母亲的喋喋不休,用勤劳对抗母亲的挑剔。
可惜,这种反抗最终以悲剧收场。
1994年的那个夏天,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开始轮流住在我们几个孩子家里。轮到三哥家时,母亲的作劲儿又上来了。她嫌三嫂做的饭不好吃,非要大姐每天骑自行车来给她做饭。
要是我们当时能够坚持一下就好了,我心里暗自后悔,为什么我们不能更勇敢一些,更坚定一些?
那天,大姐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匆匆赶往三哥家。谁能想到,这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程。一辆横冲直撞的三轮车,一个不经意的转弯,就这样夺走了她的生命。
当我们赶到医院时,大姐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她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倦意,仿佛只是太累了,在小憩而已。
月娥!我哭喊着,却换不回她的一个眼神。
我们几个商量后,决定对母亲隐瞒真相。我们告诉她,大姐去南方做生意了,短时间内不会回来。母亲听了,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似乎并不在意。
这让我们更加心痛。大姐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临终前还在为母亲奔波,可母亲却连一丝担心都没有。
从那以后,母亲变得格外安静。她不再挑剔三嫂的饭菜,也不再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她就这样平静地度过了三十年,直到上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饭好了,我擦了擦眼角不知何时溢出的泪水,对着客厅里的兄弟姐妹们喊道,都来吃饭吧。
我们围坐在餐桌旁,默默地吃着饭。饭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却驱散不了心中的沉重。
还记得小时候吗?大哥突然开口,咱们几个挤在一张小桌子上吃饭,大姐总是最后一个动筷子。
我点点头,喉咙有些哽咽。那时候,大姐总是忙着给我们夹菜,生怕我们吃不饱。等我们都吃得差不多了,她才会匆匆扒拉几口。
月娥姐太善良了,二姐叹了口气,要是她能为自己想想就好了。
三哥朱建国放下筷子,神情复杂地说:其实,我总觉得妈心里是知道的。
我们都愣住了,齐刷刷地看向他。
三哥继续说道:记得吗?自从那件事后,妈就再也不肯回村里住了。她一直待在我家,好像在赎罪似的。
我回想起母亲这些年的表现,确实有些异常。她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从前那样喋喋不休。有时,我甚至能在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忧伤。
可是,二哥插话道,如果她真的知道,为什么不说出来呢?为什么不道个歉呢?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我们每个人心上。是啊,为什么?
我忽然想起前几天陪母亲时的情景。那天晚上,我听见母亲在睡梦中呼唤:月娥,你还不来看我。
当时我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听错了。现在想来,或许那就是母亲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呼唤。
也许,我斟酌着开口,妈妈是不敢面对真相。承认错误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于她那个年代的人来说。
餐桌上陷入了沉默。每个人似乎都在消化这个可能性。
不管怎样,大哥最后说,这都是我们家的痛。月娥姐走了,妈也走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别辜负她们的期望。
我们默契地举起了杯子,无声地碰了一下。杯中的水晃动着,就像我们起伏的心情。
饭后,我站在厨房里洗碗,水流哗哗作响。忽然,我感觉有人从背后轻轻抱住了我。是二姐。
傻妹妹,她轻声说,别太自责了。我们都有责任。
我转过身,泪水终于决堤。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无声地哭泣。多年来积压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部宣泄而出。
夜深了,兄弟姐妹们陆续离开。我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初秋的风带着一丝凉意,我不由得裹紧了外套。
回到屋里,我打开了许久不曾翻阅的相册。泛黄的照片上,是年轻时的大姐。她笑得那么灿烂,仿佛阳光本身。
月娥姐,我轻声呢喃,你原谅我们了吗?原谅妈妈了吗?
照片中的大姐依旧微笑着,仿佛在说:傻丫头,我从来就没有怪过你们。
我抚摸着照片,心中五味杂陈。是啊,大姐一直都是这样,永远将别人放在第一位。可是,正是这样的善良,最终害了她自己。
我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责怪母亲,却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我们本可以更坚强一些,更勇敢一些。我们本可以站出来,阻止那场悲剧的发生。
从今以后,我要学着坦然面对过去,我对自己说,不再逃避,不再怨恨。这才是对大姐最好的纪念。
我合上相册,轻轻擦去眼角的泪水。窗外,月光如水,洒落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我知道,生活还要继续。明天,我要去看望大姐的儿子。这些年,我们一直有联系,但总觉得亏欠了他什么。也许是时候讲清楚这段历史了,让他知道他母亲是多么伟大的人。
躺在床上,我久久无法入睡。脑海中不断回放着过去的点点滴滴。欢笑、泪水、懊悔、释然,所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我们家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生活吧。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都在不断地犯错、后悔、成长。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原谅——原谅他人,也原谅自己。
窗外,蟋蟀的鸣叫声此起彼伏。我慢慢闭上眼睛,感受着内心渐渐平静下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要以崭新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珍惜身边的人。
因为我知道,这正是大姐希望看到的。
人生难免有遗憾,但遗憾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相反,它应该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去弥补过去的过错。
闭上眼睛前,我在心里轻声说:大姐,妈妈,愿你们在天之灵安息。我们会好好活着,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你们觉得呢?在面对家庭矛盾和历史遗憾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原谅,去和解?又该如何珍惜当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讲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