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激烈,中国就越要咬死这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16:06 1

摘要:“芯片禁运清单又加一页,台海靶场新添一座,南海水炮刚响,菲律宾补给船就掉头”——这不是预告片,是过去十二个月里真实发生的连续镜头。

“芯片禁运清单又加一页,台海靶场新添一座,南海水炮刚响,菲律宾补给船就掉头”——这不是预告片,是过去十二个月里真实发生的连续镜头。

华盛顿把“对华围堵”拍成了周更剧,节奏快到很多人还没记住上一集标题,下一集已经上线。

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却也隐隐熟悉:三十年前,莫斯科也坐在同一间放映厅,抱着爆米花以为只是商业片,结果片尾字幕一出来,苏联没了。

把镜头倒回1990年,贝克对戈尔巴乔夫随口一句“北约不会东扩一英寸”,没写进条约,却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当时苏联人忙着算经济账,没顾上把口头承诺钉成法律条款,于是东德并入北约成了“特例”,特例像裂缝,十年之内裂到波罗的海。

后来俄罗斯人复盘,发现美国内部备忘录早就画好东扩路线图,只是等一个“不反抗”的窗口。

窗口是谁给的?

正是莫斯科自己——每一次示好,都换来下一波成员国名单。2004年一次性吸进七国,普京才在慕尼黑拍了桌子,可桌子已经搬到他家门口。

经济战线更干脆。

休克疗法像一场公开拍卖,俄罗斯工业资产标价打骨折,外资加本土寡头用一折不到的价钱把油田、铝厂、船坞装进兜里。

GDP四年蒸发四成,人口预期寿命掉回六十年代。

军队也跟着“瘦身”,1994年把空降兵指挥权交给北约搞“联合维和”,创了世界军事史的先例:常任理事国把王牌部队借给对手练手。

后来俄军在车格里摔跟头,北约却在波罗的海三国修好了机场,一退一进,战略纵深直接归零。

把时间线拉到现在,会发现剧本换了主角,台词却没改。

芯片清单、实体清单、技术友岸,听起来像新词,本质还是“先锁喉再谈判”的老套路。

只是中国没按当年的苏联脚本走:华盛顿越拉清单,国产替代表就越长;ASML一禁DUV,国产光刻机招标就提速;福建舰甲板还没刷完漆,电磁弹射的测试曲线已经比福特号更平稳。

俄罗斯当年在“能买就不造”的幻觉里躺了十年,中国则在“能造就不买”的执念里熬了十年,熬到30%的芯片自给率,熬出第三条航母,熬得美国智库开始用“成熟制程产能过剩”这种拗口词汇来表达焦虑。

更关键的是,北京把战场拆成了四条线:科技、军事、外交、经济,每条线都留后手。

芯片基金三期3000亿只是明牌,暗牌是长三角、珠三角悄悄长出的几十家“小巨人”;福建舰是水面招牌,水下的096、空中的轰-20也在同步读条;沙特伊朗和解看似“意外”,其实是中国把中东铁路、港口、货币互换提前铺完,才给和平腾出一条通道;外贸数字微降0.2%,但对“一带一路”沿线涨了3.1%,相当于把鸡蛋多分几个篮子,摔一个不至于全碎。

莫斯科当年把宝全押在油气管道和西方笑脸,结果笑脸一收,管道就成绞索。

当然,说中国完全免疫是吹牛,7nm离3nm还有距离,光刻机镜头玻璃仍要从德日进口,南海水炮一响,国内油价也跟着心跳。

但正因为知道疼,才提前在疼点打补丁:俄罗斯1998年被金融收割,中国2023年把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做成实时系统;俄罗斯当年把外汇储备全放美元,中国现在黄金储备连续十四个月增持;俄罗斯以为“融入欧洲”就能被接纳,中国干脆另起炉灶,把金砖扩成十一国,用人民币原油结算给美元霸权慢慢放血。

每一步都不完美,却都在“最坏可能”里留活口,而不是把方向盘交给对手。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韵。1990年莫斯科相信“冷战结束”,2020年华盛顿相信“新冷战开始”,中间的输家往往是把敌人当伙伴的那一方。

俄罗斯用三十年证明:妥协不会换来善意,只会换来下一道红线。

中国显然听懂了——你可以批评它这儿慢、那儿贵,但很难找到一个领域它把安全阀交给外人。

或许正是这种“不信任”的底色,才让周更的围堵剧播到今日,主角仍未下线。

至于下一集剧情,没人能剧透,唯一确定的是:谁把保命的技术、市场、朋友攥在自己手里,谁才有权写自己的字幕。

来源:完美晚风z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