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既然是疑惑就一定有分歧,然而分歧的制造者不是不明真相的世人,而是婉容身边最亲近的一群人。
关于末代皇后婉容,有一个至今都没有解答的疑惑,那就是她究竟有没有与侍卫私通?
既然是疑惑就一定有分歧,然而分歧的制造者不是不明真相的世人,而是婉容身边最亲近的一群人。
首先,持婉容与侍卫有私通观点的人是溥仪和伪满大臣。
1950年,溥仪在被关押到战犯管理所后,就对自己前半生所做过的错事进行了交代。
后来,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我的前半生》,里面《“后”与“妃”的命运》一章中,提到了婉容。
他说,婉容虽然是皇后,但从实质上说并不是他的妻子,她与其他妃子、贵人一样,都是为解决不同问题的摆设。
溥仪的冷漠,造就了婉容悲惨的一生。
在文绣提出离婚离开后,溥仪的自尊心就受到了挫折,他将这一切都怪罪于婉容,认为是她争风吃醋挤走了文绣。
但在回忆录中,溥仪终于承认,文绣离开只是因为不想被束缚。
而婉容不同,她没有文绣的果敢,也没有家庭的支持,所以只能端着“皇后”的身份,接受来自丈夫的厌恶。
从那以后,溥仪很少到婉容房间,婉容的苦和闷都只能独自消化。
溥仪说:“她是在一种非常奇特地心理下,一方面有正常需要,一方面又不肯或者不能丢开皇后的尊号,理直气壮地建立合理的生活,于是就发生了私通行为,还染上了吸毒的嗜好。”
溥仪在1954年的笔供中,也提到了此事。
他说:“在长春,我的大老婆和一个当差的发生恋爱,经我察觉,把当差的驱逐走了,从此更不理婉容了。”
此外,伪满大臣兼婉容老师的陈增寿也在日记中提到了这件事。
他说婉容私通之事被察觉后,溥仪就解除了他讲书的任务。陈增寿自觉没有教好婉容,感到十分羞愧。
除了溥仪和陈增寿,还有许多资料都表示婉容确实与侍卫私通,但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
然而,婉容的弟弟和她的贴身婢女却否定了这一说法。
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麟在晚年活跃在各大采访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姐姐打抱不平。
他说,他这一生中有三个女人对他影响至深,一个是外祖母,一个是妻子,另一个就是姐姐婉容。
提起姐姐婉容,润麟的心情异常沉重,在他的回忆中,婉容根本不是外界所传言的那样骄横奢侈。
婉容是一个旧式女子,因家族规矩严格,她从小就要学习琴棋书画,家里还为她请了英语教师、钢琴教师、音乐及美术教师。
当掌握了一定的英语之后,婉容又读了不少外籍书,受到了一些西方文明的熏陶,接受了一些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影响。
在润麟的记忆中,姐姐温柔、美丽、善良,从不生气,总是一副温婉的样子。
小时候,润麟调皮闯入姐姐闺房一阵折腾,姐姐也从不生气,还与他有说有笑。
但婉容的快乐很短暂,自从她被选为皇后之后,她的脸上就再也没有了笑容。
润麟记得有一次,姐姐问他:“如果我离开了你,你还会想姐姐吗?”
不久婉容穿着一身婚服准备进入紫禁城,临走时她与母亲抱头痛哭,年幼无知的润麟还在嘲笑姐姐掉眼泪。
嫁给溥仪后,婉容便彻底失去了快乐,她再也不能像普通少妇一样说笑打闹,而是要时刻端着皇后的架子。
润麟因不能进宫不能时常见到姐姐,直到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们姐弟才有了见面的机会。
后来,溥仪到了东北,润麟也跟随前往,他对姐姐的印象依旧如初。
润麟说:“我跟随溥仪多年,却从未听过姐姐与侍卫私通之事,这是对她最大的误解。”
至于婉容后来为何疯癫,润麒表示他们家族有精神分裂的遗传症。
还有关于婉容吸鸦片之事,有资料称,是婉容父亲和小太监一起劝她抽大烟的。
对此润麟表示:“我父亲早年也抽过大烟,后来认清了这种毒品的危害性,便咬牙戒掉了,怎么可能让我姐姐抽?”
另一个坚称婉容没有私通的人,是她的贴身婢女崔慧茀的妹妹崔慧梅。
1986年,由李翰祥执导的电影《火龙》上映后,崔慧梅在香港《天天日报》上发表了抗议。
崔慧茀姐妹俩是旗人,父亲是保皇党,曾担任过张勋的顾问。
1925年,溥仪迁居天津张园,崔家姐妹两个被引荐叩见“皇上和皇后”。
崔慧茀从小聪明过人,读书一目十行且过目不忘,又精于音律、绘画、刺绣,婉容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留她在宫中教习绘画和音乐。
崔慧梅沾着姐姐的光,所以也留在了宫中。
之后,崔家姐妹俩就一直跟随婉容左右,在伪满期间,崔慧茀甚至当上了掌管内府的内务总管,所以婉容的一举一动都在姐妹俩的眼中。
针对婉容与侍卫私通,且生下私生女之说,崔慧梅提出几点疑问。
第一,婉容的房间属于内宫,一般只有皇上和太监才能进入,外男一律不准入内,私通侍卫是如何与婉容接触的?若真私通,事后溥仪为何没有处理作为内务总管的崔慧茀?
第二,假如婉容真的怀孕,她是如何怀胎十月却不引起溥仪注意的?若溥仪知道,怎会任由婉容生下孩子?
第三,以溥仪的性格,怎会容忍奸夫,还放他离开?
第四,当时婉容和溥仪都在日本人的监视下,婉容如何行苟且之事。
第五,跟随溥仪和婉容的人都是旗人,他们世代都受到皇恩,不太可能做背叛溥仪的事情。
第六,婉容到东北后,因受到溥仪的冷落开始变得疯疯癫癫,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怎么可能与侍卫有私情?
文章最后,崔慧梅表示,“婉容私通”纯属造谣,她可以用人格担保。
婉容究竟有没有与侍卫私通,如果是真的,崔慧梅这样说或许也是为了挽救婉容的形象,毕竟婉容生前对她很不错。
但如果是假的,溥仪又为何如此诋毁婉容?
事情扑朔迷离始终没有结果,但婉容绝不是外界传言的那样骄横。
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曾在回忆录中记载过婉容。
李玉琴被选入宫中时,婉容已经变得疯癫,溥仪一直不准许她去探望,理由是担心她跟着婉容学坏。
直到日本战败后,溥仪自己逃跑,留下一众家眷自生自灭,李玉琴这才见到了婉容。
这时的婉容已经不是外界所描述的那样美丽了。她骨瘦如柴,人不人、鬼不鬼、目光呆滞、脸色清白,两寸长的头发直竖着,身上穿着一件又脏又旧的睡衣。
看到李玉琴后,婉容笑了,露出抽大烟熏黄了的牙齿,说:“挺好,挺好!”
婉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安静有时焦躁,但她对李玉琴始终很好。
后来分别时,婉容竟还有一点儿不舍。
通过润麟的描述,也能大体知道婉容的品行。
他说姐姐刚与溥仪结婚时,他曾到过紫禁城内,听到了一个在宫内的禁忌,那就是不能说“打”字,否则一说“打”字,就不知哪个太监宫女就要倒霉了。
有一次,润麟对着一个太监说:“给我打。”
紧接着就有一群太监押着那个太监就要打,最后婉容出面才制止了这场闹剧。
那是润麟第一次见到姐姐生气,印象十分深刻。
润麟说:“姐姐非常善良,她对下人们很好,从不为难他们,还告诫我们不要为难。”
不管真实的婉容是怎样的人,但不可否认,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
来源:文史江湖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