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奔富Bin 389更离谱,澳洲货架80澳元,中国电商60澳元还包税,我人就在产地,却得替外国人砍一刀。
在澳洲超市花32澳元买奶粉,转头发现越南人25澳元包邮,换谁都得原地爆炸。
奔富Bin 389更离谱,澳洲货架80澳元,中国电商60澳元还包税,我人就在产地,却得替外国人砍一刀。
这不是汇率魔术,是政府把退税、运费、关税全算进出口红包,本土只剩高房租高人工,价格倒挂成了官方套餐。
阿尔巴尼斯今年1月拍桌子:拿补贴可以,本土价不能高出出口价一成,违规就罚年营业额3%。
话放得很硬,可试点只圈了牛肉奶粉红酒,UGG和保健品还在圈外蹦迪,代购大军照样47%增速反向杀回,海关只好把免税门槛压到200澳元,逼我们自己人交GST,等于二次收割。
Coles和Woolworths装模作样请毕马威查账,发现中间商一刀砍走35%,比国外翻倍,承诺年中前挤掉10%水分。
挤不挤得动另说,先把货架标签换完,毕竟他们去年利润创新高,谁舍得真割自己大腿。
最骚的是本地奶农,一边看着自家奶粉漂洋过海变便宜,一边还得给超市交上架费,两头被薅。
消费者用脚投票,朋友圈拼单从华南仓直邮回国,快递小哥比澳洲邮局还熟门熟路,魔幻现实主义照进日常。
一句话:产地人买最贵,是出口补贴+中间商+超市租金的三重镰刀,政府喊得响,刀口还没卷刃。
什么时候本土货架价敢亮到海外代购群,澳洲才算把“自己人”这三个字写正。
来源:排骨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