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看WTT中国大满贯混双1/4决赛,我全程盯着屏幕没敢眨眼——王楚钦和孙颖莎这对“乒坛老搭档”,居然跟自家队友陈垣宇、蒯曼对上了。都是国乒一个队的,这场内战比打外战还揪心,就跟办公室里俩关系好的同事抢同一个岗位似的,每一拍子都藏着较劲的劲儿。四个年轻人站在球
昨晚看WTT中国大满贯混双1/4决赛,我全程盯着屏幕没敢眨眼——王楚钦和孙颖莎这对“乒坛老搭档”,居然跟自家队友陈垣宇、蒯曼对上了。都是国乒一个队的,这场内战比打外战还揪心,就跟办公室里俩关系好的同事抢同一个岗位似的,每一拍子都藏着较劲的劲儿。四个年轻人站在球台两边,谁都知根知底,你会啥招我门儿清,想藏个小技巧都没处藏。王楚钦正手一甩劲儿大得吓人,球砸在台面上“嘭”的一声;孙颖莎在网前快得离谱,挥拍的速度我眼睛都快跟不上。他俩凑一起是又快又猛,可陈垣宇和蒯曼不跟他们硬冲,就稳着打,慢慢把节奏拖到自己这边,再突然反击。场面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我好几回都觉得心跳漏了半拍,手里的零食都忘了嚼。
你说这比赛怪不怪?明明平时一起练球、一起吃饭,甚至可能互相帮着捡球的队友,到了赛场就得真刀真枪干。不是说莎头组合打得不好,是陈垣宇和蒯曼这俩年轻人太敢拼了!王楚钦杀过来的球,陈垣宇咬着牙顶回去;孙颖莎网前抢得再凶,蒯曼也能瞅准空当回过去——他们哪儿是在打球啊,分明是在跟前辈说“我们也能扛事儿”,这股子冲劲儿看得人心里热乎。
可我也琢磨过,国乒总安排这种同门PK,会不会太“狠”了?平时关系再好,赛场上你赢我输,心里能没点儿小疙瘩?而且彼此的战术都露得明明白白,万一国际对手看着学了去,岂不是吃亏?但再一想,要是连自家队友都打不过,到了奥运、世锦赛上,怎么跟那些虎视眈眈的外协会选手拼?就像咱们平时上班,不跟身边最厉害的同事比一比,咋知道自己哪儿不足?那些说“透支感情”的,可能没看见比赛结束后,孙颖莎给蒯曼递水,王楚钦拍陈垣宇肩膀的样子——赛场上是对手,下场还是队友,这种又拼又亲的劲儿,才是国乒真厉害的地方。
还有直播间里那气氛,粉丝喊得比裁判的哨声还响,有人喊“莎头加油”,也有人喊“蒯曼敢打啊”,弹幕里全是调侃:“这哪是乒乓球,是国乒版‘高手过招’,拍子里全是小心思”。网友嘴贫归嘴贫,没人真因为谁输了就骂街——大家看的不只是输赢,是这四个年轻人不松劲儿的样子,是就算面对熟人也不敷衍的认真。
你可能不知道,国乒选手背后都有心理教练。就算面对知根知底的队友,也能调整心态找突破口。你看孙颖莎哪怕丢了一分,脸上也不慌,该怎么跑位还怎么跑位;王楚钦就算杀球没成,下一拍立马换战术——这种稳劲儿不是天生的,是跟队友一次又一次较劲练出来的。就像咱们平时遇到难搞的事儿,跟身边人比一比、拼一拼,才慢慢练出扛事儿的本事。
这场球打完,我没记住具体比分,倒记住了四个年轻人下场时满头的汗,还有互相拍肩膀的样子。这哪是简单的比赛啊,是年轻人在压力里找机会,在熟悉的对手面前突破自己——就跟咱们每个人的成长似的,总要跟身边的人比一比,才能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国乒的同门PK,不是折磨,是磨炼;不是勾心斗角,是互相推着往前走。
你昨晚看这场球了吗?要是你站在球台上,面对平时一起练球的队友,能像他们一样拼到底吗?或者你觉得,这种“熟人对打”,到底是让彼此更亲近,还是容易生隔阂?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来源:阿祖杂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