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正式停止运转,这是自2018年至2019年那场创纪录的停摆后,时隔7年联邦政府又一次陷入“关门”状态。这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会参议院在9月30日午夜的最后期限前,未能通过任何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导致
【美国乱象】时隔7年,美国政府为何又停摆关门歇业了?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0时1分,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正式停止运转,这是自2018年至2019年那场创纪录的停摆后,时隔7年联邦政府又一次陷入“关门”状态。这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国会参议院在9月30日午夜的最后期限前,未能通过任何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导致政府资金彻底中断。然而,其根源却深植于两党之间难以调和的政策分歧以及美国预算制度的特定程序,而今年白宫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要求各机构为“大规模裁员”做准备,而不是以往的无薪休假,更让这场危机充满了不确定性。
美国联邦政府的每一个财政年度都始于10月1日,并于次年的9月30日结束。要保证新财年政府机器的顺利运转,国会必须提前通过涵盖各个部门的预算授权。这原本需要通过12项常规拨款法案来实现,但由于党派分歧常年难解,国会往往拖到最后一刻才动手,这使得“临时拨款法案”成了惯用的“救火队”。它按照上一财年的支出水平为政府“续命”,为最终的谈判争取更多时间。然而在2025年,连这套应急机制也失灵了。
早在春夏之交,美国国会两党就已陷入对医保补贴、对外援助以及移民执法经费的激烈拉锯,导致12项常规拨款的讨论几乎停滞不前。时间推进到9月,众议院共和党人仓促提出一份临时拨款法案,意图将政府资金维持到11月21日,但这份法案因条款中削减了部分医疗补助支出并附带了一些保守的政策诉求,而遭到了民主党的拒绝。几乎在同一时间,民主党在参议院也提出了另一版本的临时拨款法案,坚持维持“奥巴马医改”的增强补贴并增加社会项目开支,结果同样毫无悬念地被共和党否决。这两份方案的先后告吹,使得谈判窗口被急剧压缩。
更不寻常的是,在9月25日,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向各联邦机构下达了一项引人瞩目的指令:不再仅仅准备让非必要岗位人员无薪休假,而是要求它们为可能的“裁员”做好准备。这一举动打破了过去的政治默契,因为历史上的政府停摆结束后,被临时休假的员工大多能返回原岗位,而此次却可能面临岗位永久消失的风险。这既被视为一种应急方案,也被广泛解读为白宫向国会施压的强硬策略。
表面上看,这场危机是“钱”的问题,但实质上,是两党在“政策方向上的根本较量”。在政策层面,民主党坚决要求在临时拨款中延续《平价医疗法案》(即“奥巴马医改”)的增强补贴,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补助,并恢复部分公共卫生和公共广播经费。而共和党人则将这类要求视为“福利扩张”,反对将其捆绑在临时拨款法案中。与此同时,“移民与边境安全”也成为一个尖锐的矛盾点。共和党希望增加边境安全和移民遣返经费,同时削减庇护与安置资金;民主党则认为这是以人道主义和移民政策为筹码进行要挟。此外,对外援助也成为争论焦点,民主党倾向于保持对乌克兰、以色列等盟友的灵活支持,而部分共和党人则要求重新审视援助的规模。
在程序层面,参议院特有的“冗长辩论”规则成为法案通过的一道高墙。任何法案若想进入最终表决,通常必须首先获得60张赞成票才能结束辩论,这意味着执政党无法单靠自身席位推动法案,必须争取部分对方议员的支持。在本次危机中,尽管共和党在参议院占多数,但仅拥有53个席位,距离60票的门槛尚有差距。两党之间的氛围极度对立,几乎没有跨党派投票的空间,导致众议院和参议院互相否决对方的方案,临时拨款成了一场零和游戏。
9月29日,关键的政治博弈仍在继续。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国会民主党领袖举行了会面,但会谈并未能弥合分歧。会后,副总统万斯表示,他认为联邦政府即将“关门”,并将责任归咎于“民主党人不做正确的事情”。而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则坦言:“我们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则强调,众议院已经通过了一项临时拨款法案,并表示“如果民主党人决定关闭政府,后果将由他们承担。”这种相互指责清晰地表明了两党在最后关头仍坚守各自立场,毫不退让。
最终,时间的沙漏走到了尽头。9月30日,参议院在资金耗尽前仍未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甚至还决定休会,这一举动意味着美国政府停摆已不可避免。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0时1分,联邦政府正式进入“停摆”状态。
停摆的首日,迅速结束危机的希望就遭遇了打击。10月1日上午,美国参议院对共和党提出的将联邦政府资金延长至11月底的临时拨款法案再度进行表决。结果,只有3名民主党籍参议员投下了赞成票,使得总赞成票数停留在55票,仍未达到所需的60票门槛。这一结果使得联邦政府摆脱停摆的前景再度蒙上了阴影。
这场停摆的影响是广泛且立竿见影的。据估计,每天约有75万至80万名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他们每天的薪酬总成本高达约4亿美元。史密森学会旗下的博物馆、国家公园和纪念碑等公共设施可能关闭或缩短开放时间。美国国务院领事馆和移民局的部分服务窗口将放慢工作甚至关闭,导致护照、绿卡、签证等证件的办理时间大幅延长。虽然社会保障金等强制性支出仍会继续发放,但相关的地址变更、补卡、电话咨询等需要人工处理的服务将陷入停滞。
低收入家庭更快更直接地受到影响。数百万孕妇和儿童所依赖的食品券将受到影响,住房援助和能源补贴也会因资金断档而延迟。交通、旅行、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领域亦难以幸免。人手短缺可能导致航班延误加剧,新航线审批、飞行员培训和执照发放等工作会停止。美国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日常数据更新和药品审批速度会放缓,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的客服和案件上诉等服务也将变得难以获取。
从更宏观的经济层面看,分析普遍认为,政府关门可能让美国GDP每周损失约70亿美元。联邦雇员薪资的延迟发放将直接影响消费支出,而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焦虑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如果停摆持续较长时间并与债务上限等议题交织,还可能引发评级机构的警告,从而增加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
回望历史,美国政府关门几乎成了华盛顿政治的一种“年度戏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因两党政策分歧导致拨款中断而造成的政府“停摆”已发生了20多次。其中,2013年因“奥巴马医改”争议,联邦政府关门16天。最近也是最长的一次停摆发生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持续了35天,其核心争议是特朗普政府要求为美墨边境墙项目拨款,而民主党对此表示强烈反对。那次停摆影响了约四分之一的联邦政府机构,波及80多万名政府雇员,估计经济损失超过100亿美元。
对于一次又一次的政府“关门”危机,美国民众也显露出疲惫和反感。多项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关门”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政治行为,他们反感政客用权力僵持来操弄公共机构。
在政府正式停摆后,解决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美国参议院能否打破僵局。参议院共和党人决定再次就临时拨款法案进行程序性投票。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曾希望届时能有5名民主党参议员转而支持共和党的提案,但他也否定了为争取更多民主党票数而修改法案内容的可能性。这种不妥协的姿态,预示着这场时隔七年的美国政府停摆危机,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落幕。
来源:大象看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