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五周年活动举行 武汉健康素养大赛高校站同步启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2 12:35 1

摘要:2025年9月30日,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五周年暨武汉健康素养大赛·高校站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慧,武汉市卫健委党委书

2025年9月30日,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五周年暨武汉健康素养大赛·高校站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慧,武汉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郑云,武汉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定君出席活动。当天,正式启动面向青年群体的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注入新动能。

此次活动是由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科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医学会、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承办,旨在启迪青年学生热爱科普,致力科普的热情。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共同观看工作室五周年宣传片,回顾五年来在健康知识普及、科普人才培养、校地协同创新等方面的成果。在“对话”访谈环节,陈孝平院士、张勇慧副校长、市卫健委副主任周军干、市科协副主席张若光四位专家围绕“健康支点 科普赋能”主题展开交流。

拿起手术刀,为重症患者祛除病痛;脱下手术衣,为百姓讲授健康知识……已融入陈孝平院士的工作日常。陈孝平访谈时指出,医学是守护生命的艺术,科普则是传递这份艺术的桥梁。"他提出科普工作"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需求、贴近群众语言、贴近时代特点,为青年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引。

精湛的医术让我们能“治好病”,而卓越的科普能力则让我们能“救更多人”。这正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人才培养中所高度重视和倡导的——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医学专家,更是健康事业的引领者和公众健康的守护人。张勇慧副校长表示,希望通过校园科普活动的开展,培养一大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既能钻研医学难题,也能传播健康知识的卓越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同济智慧和力量。

针对武汉“大学之城”的资源优势,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度激活高校智力潜能,整合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体育学院等跨学科资源,共建健康科普内容创作中心。既让医学生成为科普“生力军”,也借助新闻传播、体育等专业力量丰富科普形式。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科协作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牵头单位,在推动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倡导、市场主导、品牌先导“四轮驱动”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方面做出的努力。

活动现场举行了“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仪式。陈孝平院士向同济医学院学生代表授旗,标志着由百余名医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该团队将以校园健康宣教、科普作品创作等为核心方向,系统化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 首阶段计划深入武汉10所高校与 20 个社区,落地涵盖健康讲座、科普展陈、急救实训等形式的系列行动,把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贴近师生日常、惠及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力量,让科普服务既 "走进去" 又 "沉下去"。

作为活动重要内容,武汉健康素养大赛·高校站同步启动。启动仪式上,陈孝平院士、张勇慧副校长、郑云书记、李定君书记、王家刚书记共同按下启动键,全场以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将活动推向高潮。

据了解,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是陈孝平院士于2020年8月在全国首创的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五年来依托武汉地区医学专家众多的优质资源,打造“院士开讲:全民健康课”等科普品牌,编写多本科普著作,向大众传播权威精准的健康科普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基层义诊宣教活动300余场,直接覆盖群众超100万人次。

近年来,武汉市以实干推动健康武汉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1.71%,人均预期寿命达83.56岁,连续四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两度荣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以陈孝平院士为代表的医学工作者深耕科普一线的不懈努力。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已成为连接医学专家与公众的重要桥梁,为健康武汉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五年来,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直播间先后走进80余名中外院士专家,开展健康科普宣讲60期,网络受众达4.5亿人次,出品系列科普产品累计覆盖近10亿人次。该负责人强调,健康科普是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础工程,青年一代既是受益者,更应成为主力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卫健委、武汉市科协、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等有关单位和处室负责人,优秀学生代表,媒体代表260余人参加活动。(通讯员:林金国)

来源:948交通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