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喧嚣的行山者——记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助理院长乔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18:49 1

摘要: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乔威博士的电脑里不时传来消息提示音,各种行政事务、 学术交流,以及待处理的研究方案纷至沓 来,等待着他的回应。这种紧凑的工作节奏是他的日常。作为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临 床助理教授兼助理院长,乔威不仅是科学 家、临床医生、教师,还是一家生物医学初创

在挑战中成长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乔威博士的电脑里不时传来消息提示音,各种行政事务、 学术交流,以及待处理的研究方案纷至沓 来,等待着他的回应。这种紧凑的工作节奏是他的日常。作为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临 床助理教授兼助理院长,乔威不仅是科学 家、临床医生、教师,还是一家生物医学初创企业的创始人。他的日常生活总是紧凑而有序,每天面对大量文件、会议、邮 件和决策,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似乎始终保持着冷静与专注。在香港这座以繁忙著称的国际都市中,大家仿佛都练就了将时 间运用到极致的本领。在一天的不同场景下,他自如地在英文、粤语、普通话和闽南语之间切换,一如香港这个城市,多元 而包容。

“如果我说不累、压力不大,那一定不是真话。”乔威坦言,“但这是令人充满成就感的过程。有做不完的工作, 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我个人的成长是很好的锻炼。”但是,除了追求速度和效率,乔威认为做好科研更需要静得下 心、沉得住气。他不愿多谈自己的付出和辛苦,因为他相信踏实努力与认真坚持本是所有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特质。这也与他成长的闽南地区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爱拼才会赢》所诠释的精神不谋而合。 乔威从小就对自然万物的奇妙创造充满好奇,遇到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年少时,他怀揣医学理想,志在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外科医生。然而机缘巧合,他被中山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取,一度有些遗憾。然而随着对口腔医学的深入了解,他意识到这门学科远比想象中更加宽广和复杂,是一门被忽视的大学问。

“牙科不只是解决牙的问题,很多口腔问题是会影响到全身的”。在中山大学七年的学习让乔威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领 域。然而他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家,不能仅满足于掌握基础理论,更要深入前沿探索未知,为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 提供科学依据。于是,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赴香港大学牙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全球顶尖的牙医学院,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会聚了众多国际知名的学者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在这里,乔威进一步开阔 了眼界,也更清楚认识到口腔医学的博大精深。他的博士研究聚焦于骨再生材料的设计和相关骨再生机制的研究,这是一个 极具挑战性但又充满现实意义的领域。

在研究过程中,乔威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更清楚地认识骨创伤中的炎症反应机制才能更好地指导骨再生材料的设计。在博士学习期间,他常常从早到晚在实验室里忙碌,不但要学习各种新的实验技术,更要学习面对实验失败带来的挫折和压力。经过不懈的努力,乔威不但提前完成了博士研究课题,还获得了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深造的机会。那里是全球医学生眼中的学术圣殿,拥有顶尖的科研资源与前沿动态。在那里,乔威不但学习到了最前沿的研究发现与技术,更拓宽了国际视野,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博士毕业后,出于对医学研究的热爱与执着,乔威选择了留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通过与香港大学微 生物系跨学科合作,在新冠期间报道了病毒感染对骨组织造成损伤的重要发现。其后,他受聘担任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临床助 理教授,开始了临床、科研与教学并轨的工作生涯。在他看来,从全身心投入实验室 的研究人员向临床医生的回归,对于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也是他感到忙碌却充实的重要原因。

乔威在实验室

做有用的科研

“我不想为了创新而创新,把一个便宜的治疗方案变得复杂又昂贵,临床效果可能只提升10%,价格却翻了200%—— 这未必是有意义的研究!”在乔威看来,“有用”是衡量科研价值最根本的标尺。 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始终聚焦解决实际临 床问题,并具有真正的转化潜力。

例如在牙科种植领域,种植体周围炎 一直是个棘手难题。许多患者种植体初期效果良好,却可能在数年后因感染松动甚 至脱落,而现有治疗手段有限,往往只能拔除重做,不仅增加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也更费钱耗时。2022年,乔威获深圳市科 技创新委员会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植体复合涂层,赋予植体响应超声刺激的 能力。通过这种新涂层,临床医生可以在 种植体植入后,利用超声刺激清除感染并主动干预骨组织再生过程。为了实现这一 目标,乔威与团队成员投入大量时间查阅文献、反复实验,不断优化材料与工艺, 逐一克服技术难点,最终成功开发出了一 种全新的智能涂层。这一研究有望改变传统种植治疗的理念,提高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乔威表示,他们 将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验证该复合涂层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争取早日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除此之外,乔威团队的研究还涉及到骨折及骨畸形这一困扰全球数百万患者的重大问题。他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项目,旨在开发一种用于固定骨组织的可生物降解金属。他的团队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合作开发的锌-锂-镁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能够在植入初期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支撑,还具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在降解过程中通过骨-脑轴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进骨组织再生。如今,这个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望为骨折患者提供“一次手术,快速治愈”的全新治疗 方案。

乔威(左一)与团队合影

愿做“一座桥”

“我姓乔,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 座‘桥’。”乔威时常这样介绍自己。在他看来,医学的进步从来不是靠“闭门造车”,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更多的“桥梁”,连接起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科研开发与商业转化,内地与香港乃至海外。

首先,乔威致力于打破学科壁垒,连接不同学科。他的团队虽然隶属于牙医学院,但成员背景极其多元,分别来自材料 工程、药学、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乃至软件工程。“学科间边界的消失将是未来研究的必然趋势。”乔威认为学科的交叉 融合是创新的源泉,而跨学科合作是学术研究生长的沃土。因此,他希望在自己团队中构建一个各有所长且优势互补的“生 态环境”。同时他给予学生极大的学术自由,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而非仅仅训练实验技能。在团队管理中,他打破 “导师定课题”的传统思维,而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提问寻求答案”的培养模式。 他觉得给学生更多的主导权,培养科学的 批评思维和面对失败与挫折的能力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同时,乔威积极投身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通过与香港大学的技术转化办公室紧密合作,力求让“有用的科研”真正走出实验室,创造社会价值。通过成立自己的初创公司,学习以企业家思维向市场推广科研成果,力求从临床中发现问题, 在实验室探究问题,并最终转化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医学研究不应该止于论文里的纸上谈兵,真正有用的科研应该被应用到临床实践当中,真正造福广大 人民。”这是乔威始终坚持的对于科研的初心。

作为一名在内地成长、在香港发展并扎根的学者,乔威一直将推动内地与香港乃至国际的学术合作交流作为自己的使命。近年来,他先后访问了多所内地口腔医学顶尖院校,并积极推动香港大学牙医学院与内地院校的合作伙伴关系。“香港有着得 天独厚的国际化平台与人才优势,内地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与产业基础,双方强强联合,一定能实现‘1+1>2’的效果。”乔威期望进一步利用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际与内地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让中国了解到国际上最前沿的学术资讯,也让世界听到更多中国声音。

乔威始终认为,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探索生命的艺术。作为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他的使命不只是治疗疾 病,更是要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传递爱与希望。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中国新一 代的年轻科学家的蓬勃朝气和一往无前的 科研勇气。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好奇, 不惧困难与挑战,在对未知求索的道路上踏实地前行。“这个过程就如同登山, 过程往往充满着坎坷与风险,却没有掌声。”乔威说,“只有真正忍受住疲惫, 扛住风雨,面对未知却执着前行的人才能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

工作压力爆棚时,乔威最喜欢的舒压方式是去香港的郊野放空自己。“很多人以为香港是钢筋水泥的大都市,但其实她有60%以上的地区是原生态的郊野绿地。”乔威微笑着说,“这也是我非常喜欢香港的一个原因,每当置身远离手机、电脑和一切社交的自然中,很多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很多答案本就藏在自然里了。”在香港众多的山峦中,位于九龙的狮子山因20世纪70年代的电视剧《狮子山下》而广为人知, “狮子山精神”也因此成为开拓进取、努力打拼、不惧挑战、逆境自强的香港精神的象征。这和乔威家乡广为传唱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异曲同工,“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不正是那些行山路上的艰难困苦,才让最后登顶的喜悦弥足珍贵吗?

乔威和他的学生们

专家简介

乔威,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助理院长(科研)、临床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骨科创伤修复新技术重点 实验室副研究员,《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和《生物医学工程材料》(BMEMat)杂志青年编委。于2015年获得中山大学口腔医学学士及硕士,后于香港大学牙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期间被选派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深造。长期致力于骨再生材料的设计和相关骨再生机制的基础研究,主持多项科研课题,总资助额超过1700万港币,以第一/通讯作者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牙科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作品,受邀赴多个国家进行学术报告。先后获得2024年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 Star Fellowship、2018年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Lion Research Award,以及2016世界生物材料大会Trainee Award等荣誉。

来源:东南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