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就自己在家看,又没碍着谁,警察还能找上门?”不少人觉得“偷偷看黄网”是隐私,却不知道有些操作堪比“自投罗网”。结合网警普法和真实案例,今天用大白话拆解“看黄网”的法律红线,别等拘留了才后悔!
“我就自己在家看,又没碍着谁,警察还能找上门?”不少人觉得“偷偷看黄网”是隐私,却不知道有些操作堪比“自投罗网”。结合网警普法和真实案例,今天用大白话拆解“看黄网”的法律红线,别等拘留了才后悔!
先给个定心丸:单纯个人私下浏览,不传播、不下载,不算违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只罚“制作、复制、传播”的人,你光看不伸手,法律一般不找你麻烦。但别高兴太早,黄网就是“陷阱集合体”——重庆小伙看网后手机中毒,银行卡被刷走2万;杭州网友收到“浏览记录被监控”的诈骗短信,慌得转了5千“封口费”,这些都是血的教训。
真正的坑在这3个操作,千万别碰!
第一,“好东西要分享”= 送上门的拘留。江苏一男子把黄网链接转发到5个微信群,以为“免费分享不犯罪”,结果因“传播淫秽物品”被判6个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八条明摆着:哪怕免费发,轻则5天拘留,重则15天+3000元罚款,转发超200次直接触刑法,这哪是分享,是“分享牢狱之灾”!
第二,“下载存着慢慢看”= 给自己埋雷。有人觉得“存手机里没人知道”,可电脑送修、手机丢了,一旦内容被发现,就可能因“未尽保管义务”担责。更傻的是用U盘传给朋友,这直接算“复制+传播”,去年深圳一大学生这么干,不仅被拘留,还留了案底,考公直接没戏。
第三,“充会员解锁高清”= 当违法帮凶。黄网要你充钱,本质是“传播淫秽物品牟利”,你付费就是给违法活动“输血”,可能被认定为从犯。更坑的是,这些平台的支付渠道大多涉洗钱,去年广州一男子充了200元,银行卡直接被冻结,里面的5万存款取不出来,哭都没地方哭。
最后说个冷知识:要是被黑客用浏览记录威胁要钱,别转账!越转越被勒索,保留证据直接打110,警方不会因“浏览行为”罚你,还能帮你揪出骗子。
记住:黄网不是“隐私乐园”,而是“法律雷区”,与其纠结“违不违法”,不如赶紧关掉页面。你的每一次远离,都是在保护自己的钱包和未来。
来源:苹果说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