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这八个月里,中国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9051.8亿元,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23.3%,算下来平均每天的出口金额差不多得有38亿元。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5年1到8月这八个月里,中国集成电路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9051.8亿元,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23.3%,算下来平均每天的出口金额差不多得有38亿元。
生产线上的机器正开足马力全速运转,技术人员眼睛紧紧盯着监控屏幕,这批马上就要发往海外的芯片,这会儿正在做最后的检测。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信息,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集成电路的出口金额达到了9051.8亿元,同比增长23.3%。
就在中国芯片出口势头正好的时候,美国政府却对芯片产业抛出了一个“1:1”的规定,要求芯片制造商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跟它的客户从海外进口的数量保持匹配才行。
先说说中国芯片出口的现状。现在中国芯片出口正呈现出特别强劲的增长态势。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5年1到7月这七个月里,中国出口的集成电路有1996亿个,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20%。
等到了8月,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往上涨,1到8月的出口数量已经达到2330亿个,同比增长了20.8%。
要是从金额方面来看,9051.8亿元的出口总值,换算一下就相当于每天出口的芯片价值差不多得有38亿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其实是中国芯片产业整体生产能力的提升。2025年1到7月,中国集成电路的产量达到了2946亿块,同比增长10.4%。
产量增长和出口增长是同步的,这一情况也说明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快速扩张规模。
再看看出口背后的结构特征。中国芯片出口存在很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从数据能看出来,出口的芯片主要是以中低端为主,而进口的芯片则大多是高端产品。
这种“低端出口、高端进口”的格局,其实反映出中国芯片产业在先进制程领域,跟海外那些领先企业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2025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同比增长8.3%,达到了1.38万亿元,进口数量也有2818.8亿个,增长了8.9%。
把进口和出口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就能发现,中国在芯片贸易里,进口芯片的单价远远高于出口芯片的单价。
不过成熟制程已经成了中国半导体出口的“压舱石”。像中芯国际28nm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90%,还带动了汽车电子、工业控制芯片的出口增长了19%。
接着聊聊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现在全球芯片产业正面临着政策环境的剧烈变动。2025年8月,美国公布了芯片新政的细节,里面包含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对进口芯片实施阶梯式关税,税率从25%开始起步,最高能达到300%;
第二个是要求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数量,必须跟进口的数量保持1:1的比例,要是达不到这个要求,就会失去关税豁免的资格。
而且美国商务部已经通知了台积电,要终止它南京芯片制造基地的“经验证最终用户”(也就是VEU)资格授权。
这个决定,跟之前美国对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中国工厂撤销VEU资格的举措是类似的。
台积电也发表了声明,说:“我们已经收到美国政府的通知,台积电南京的VEU授权会在2025年12月31日失效。我们目前正在评估当下的局势,并且会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再来看看这些政策对产业链的影响。美国的芯片新政已经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2025年8月15日那天,费城半导体指数单日跌幅超过了2%,应用材料公司因为发布了业绩预警,股价一下子暴跌了14%,拉姆研究、英伟达等不少个股也都出现了集体跳水的情况。
中国企业在这次变动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2024年的时候,美国市场占了中国芯片出口额的18%,大概有320亿美元,要是美国的关税政策真的落地,这部分订单很可能会锐减50%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还体现在成本传导上。中国的晶圆厂很依赖美国应用材料、泛林等公司生产的刻蚀设备,关税一旦实施,可能会让设备采购成本上涨30%以上。
这种成本上涨,说不定会直接延缓中芯国际北京新厂的扩产计划。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芯片产业也在积极应对。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加速推进自主化进程。2024年,国产设备的采购支出突破了400亿美元,刻蚀、清洗设备的国产化率提升到了50%。
在高端领域,长江存储研发的232层NAND闪存已经成功打入了国际供应链,而且产品良率也追平了三星。
华为的5G基站芯片实现了国产化,还带动了相关材料的出口增长了22%。
半导体行业协会的一位匿名专家表示,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拿出527亿美元的补贴,想要绑定企业实现“对华脱钩”,可没想到反而推动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走向自主化。
最后看一下全球格局的重塑情况。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美国半导体在全球的份额,已经从1990年的40%大幅下跌到了2024年的12%。
而亚洲供应链在美國芯片进口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八成。
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增速会回落至11.2%,但像AI芯片、HBM存储这些细分赛道,依然会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这场围绕科技主导权的争夺中,从短期来看,政策的松绑或许能给美国企业带来一点喘息的机会。
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技术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台积电南京厂的厂房里,工人们还在不停地忙碌着。这座工厂采用的是16纳米工艺,虽然代表的是十多年前就已经商业化的技术水平,但它直到现在,依然是全球芯片供应链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中国芯片产业现在正一边应对着“低端出口、高端进口”的结构性困境,一边在成熟制程领域不断扩大产能,努力寻求突破。
海关总署的数据还显示,今年前八个月,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9.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
而集成电路作为机电产品的一部分,它的出口增长幅度,远远高于整体贸易的增长水平。
来源:禾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