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给奶奶办寿,最抠的二舅塞了五千,平时晒游艇的大表姐只递了个红包壳,里面一张加油卡,余额一百。
“穷亲戚热络,富亲戚冷淡”这句话,我上周刚被现实打脸。
给奶奶办寿,最抠的二舅塞了五千,平时晒游艇的大表姐只递了个红包壳,里面一张加油卡,余额一百。
我当场愣住,原来“穷大方”不是美德,是怕掉队;富人的冷,也不是高傲,是算过投入产出比。
别急着骂谁势利,先把账本翻出来看看。
穷亲戚的红包,常常占他月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表面豪气,回家得吃半个月泡面;富人那两百块,只是他一分钟的理财波动,他不是在羞辱你,是用对待客户的方式对待你,不亏不欠,懒得演。
情绪价值这块,穷亲戚确实拉满,一桌菜借来的盘子也要摆成花,可聊到最后总绕到“现在干什么赚钱”“帮我娃介绍工作”,热情像开水,烫手。
富亲戚饭局简短,三句话不离“最近在哪高就”,信息交换完就散,像扫码点餐,高效但没人情味。
你说谁更舒服?
我统计了下,过去一年,跟我借过钱的全是穷亲戚,后来还钱的只有三分之一;富亲戚没借过钱,却顺手给我介绍了两个客户,我赚了四万。
人情味如果只能换愧疚,那不如换成订单。
别把教育观念对立成“穷不读书,富狂补课”。
教育部刚公布的数据,农村大学生比例已经飙到43.6%,我堂妹就是靠助学贷款读完985,现在深圳做芯片测试,月薪两万。
穷不是基因,是信息差;差补上了,穷就停在上一代。
真正扎心的,是中间层。
中科院去年调查,年收入20—50万的人最愿意走亲戚,随礼不心疼,聊天不借钱,情绪稳定。
穷怕失去,富怕索取,只有中间那批还有余力讲情怀。
想跳出“穷热富冷”的循环,第一步就是别把亲戚当提款机或投资人。
我把家族群改成“资源互换局”:
二舅会修空调,我帮他接线上订单;大表姐有进出口配额,我给她找宠物食品货源;堂妹懂法律,免费帮全家审合同。
一个月下来,二舅多赚三千,大表姐省五万关税,我拿到百分之二提成,大家终于不用在酒桌上互相试探。
数字时代,贫富被算法重新洗牌。
村里做电商的年轻人,白天在田里直播挖红薯,晚上后台数据一拉,销量比城里超市还高,他们既不会盲目请客,也不会拒人千里,只认“能一起赚钱才是亲戚”。
所以,下次再吐槽富亲戚不近人情,先问自己一句:
如果没有任何利益,你还会不会跟他同桌吃饭?
如果你的价值只有“我们血脉相连”,那确实怪不了别人把你看成一张欠条。
亲戚关系跟手机一样,需要系统更新。
把“穷富”标签卸载,装上“资源互补”,热度不再靠红包大小,而靠能不能一起把蛋糕做大。
毕竟,没人喜欢被可怜,也没人永远愿意当冤大头,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在亲戚面前,既不必低声下气,也不用刻意高冷。
来源:情感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