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探险者一样组队打怪的组织架构,你见过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2 04:38 1

摘要:每年这个时期,我都会避开外出旅游的高峰,把难得的假期时间拿来陪伴家人,顺便利用假期进行阅读和复盘思考。

01

进入到双节假期,不知道大家过的怎么样?有没有堵在高速上,还是在家里惬意的喝茶,看电影?

每年这个时期,我都会避开外出旅游的高峰,把难得的假期时间拿来陪伴家人,顺便利用假期进行阅读和复盘思考。

所以,假期里的单仁行,我们也会分享一些好玩、有趣的商业案例以及我的一些思考,让大家在休闲之余看看故事、充充电。

02

今天的单仁行,我们先填坑。

在前几天的单仁行(具体可以看今天的2条),我们讲到了“两个披萨”原则,也就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所说的:“任何一个团队的规模,都不能大到两个披萨还喂不饱”。

贝索斯认为,团队规模的膨胀是导致效率低下和决策迟缓的根源,所以,理想的团队规模应该控制在5到8人之间,最好不超过10人。

即使是企业规模扩大,团队也要把业务细分,裂变成新的小团队。

这套模式虽然避免了因为企业业务增长导致的层级臃肿和决策缓慢,确保了敏捷性,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比如随着裂变的团队越来越多,怎么确保整个组织朝着共同的战略方向前进,避免陷入各自为政的混乱,以及团队协同的不畅呢?

音乐流媒体巨头Spotify就以“两个披萨”为蓝图构建了一个复杂而优雅的组织模型。

这套模型也帮助Spotify不断成长,从2018年登陆纽交所,Spotify的股价已经翻了10倍不止,市值超过1400亿美元。

当然,Spotify的组织架构非常好玩,它就有点像在游戏世界组队冒险一样,由五个核心单元构成,形成了一个精巧的矩阵:

第一个矩阵就是小队(Squad)。

这是最基本的组织单元,每个小队都是一个自己组织、跨职能的团队,通常由6-8人组成,每个小队都拥有一个长期的使命,负责产品的某一个特定领域,比如播放列表功能、搜索功能、电台体验。

当然,这个小队要跟披萨团队一样,要具备端到端交付的所有技能,包括设计、工程和测试。

第二个矩阵就是部落(Tribe)。

部落就是由多个共同致力于一个相关业务领域的小队组成的集合,比如所有跟音乐播放体验相关的小队就会构成一个“播放器部落”,通常不会超过100人。

部落会形成一个“三人组”的核心领导单元,由部落负责人、产品负责人和设计负责人共同组成。

部落负责人的核心职责是确保部落各小队目标一致,促进他们之间的协作,产品和设计负责人就是确保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三个维度能够在决策中得到充分平衡。

部落会定期举办全体集会,用于产品演示和知识分享,给内部的小队提供共同的使命和战略背景,扮演着内部孵化器的角色。

第三个矩阵就是联盟(Alliance)。联盟就是更宏观的上层结构,一般是企业领导者担任,他们就负责协调多个部落为一个更大、更具战略性的公司目标而努力。这也是Spotify为了在部落层面之上实现目标对齐的解决方案,管理重大战略项目中的跨部落协同,减少孤岛的存在。

第四个矩阵就是分会(Chapter)。

这个就是专门解决技能成长和标准统一的关键设计,分会跟小队到部落这样的纵向组织不一样,它是跨越部落和小队,拥有类似技能的成员组成的横向群体。比如说,一个部落内所有iOS开发人员就属于一个“iOS分会”,所有做内容的人员就属于“内容分会”,分会负责人就作为领域专家负责成员的专业成长、薪酬评定和知识分享,确保了技术标准的一致性和实践的传播。

分会的设置实质上构建了一个双重结构,员工在做什么的问题上,要向小队的负责人汇报,而在怎么做的问题上,也就是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就要向分会负责人汇报。

这种双重结构设计,就平衡了工作的交付跟专业技能的培训。

第五个矩阵就是协会(Guild)。

协会是一个自愿组成的“兴趣社区”,成员可以来自公司的任何部门,它会围绕特定主题建立,比如说人工智能、营销,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加入任何一个协会。

协会的运作不受产品交付时间表的约束,主要目的就是在基层推动知识分享、举办工作坊,激发创新火花。

03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Spotify就是在两个披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组队打怪升级的游戏系统。

员工组成探险者小队,小队又组成探险团,再到探险者联盟,联盟就制定计划,下发目标给各个探险者,中间还有各个根据职能和技术组成的“魔法师协会、战士协会、药师协会”来培训技能。

在这种模式下,领导力的核心就从原来的“命令跟控制”转变为“提供目标和创造条件”。

领导者负责清晰地传达公司的使命、战略和优先级,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由部落和小队去探索“做什么”和“怎么做”。

当然,这种高信任、低流程、高敏捷的组织架构,天然会要求员工具备很高的内在驱动力和学习力,但这并不是所有人的天性,所以,就还需要一些配套制度和工具。

像Spotify就开发了一套叫做“Spotify Rhythm”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框架。

它的核心就是DIBB模型。

D就是数据(Data),定量和定性的客观事实。

I就是洞察(Insight):对数据的解读,对问题的判断。

B就是信念(Belief):基于洞察提出的解决方案。

B就是投注(Bet):为了验证解决方案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这个模型就要求团队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建立在严谨的逻辑链之上:从客观的数据出发,提炼出深刻的洞见,再基于洞见形成一个可验证的解决方案,最后转化为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也就是一个“投注”。

公司的领导者,也就是联盟会把最高优先级的“投注”公开展示在内部叫做“Bets Board”的数字化看板上,对全公司透明。

这个公开的看板是实现目标对齐的关键工具,它会让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看到当前战略优先事项和进展。

然后,这个公司级别的“投注”就会进一步分解为各个部落和下属小队的“子投注”,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对齐的战略目标瀑布。

通过DIBB框架和Bets Board看板,Spotify就使得成百上千个高度自主的小队,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有极大的自由度来决定自己“如何做”,但在“做什么”和“为什么做”这些根本问题上,必须要跟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这也是绝大多数模仿者忽略的关键要素,组织的纪律、自主和自由都不是凭空授予的,而是被精心设计出来的。

我们需要去信任员工,但是我们还需要依靠流程和工具去强化这种信任,保持组织的正常运转。

所以,不管是亚马逊,还是Spotify,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抗衰老和臃肿的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终点。

对很多领导者来说,最重要的启示并不是照搬这些企业独特的结构,模仿他们的实现方式,而是要理解他们架构背后的原则:

对目标一致的自主性的追求;建立高信任文化的勇气;以及运用数据驱动和战略框架的纪律。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来源:单仁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