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省遭逆夷之变,江苏唇齿相依,亲见民心不固,士气不振,触目寒心,随处棘手。先于沿海沿江各州县颁发告示,谕以食毛践土,卫国卫家之道。又刊刻军令八条,及前人训兵要言,散给各营。自参游都守,以至千把外委,逐日轮流接见,明白开导,营阵如何讲求纪律,如何严明器械,如何修
具(牛鉴)亲供(二):
浙省遭逆夷之变,江苏唇齿相依,亲见民心不固,士气不振,触目寒心,随处棘手。先于沿海沿江各州县颁发告示,谕以食毛践土,卫国卫家之道。又刊刻军令八条,及前人训兵要言,散给各营。自参游都守,以至千把外委,逐日轮流接见,明白开导,营阵如何讲求纪律,如何严明器械,如何修整操练,如何精熟。又告以如何是尽忠,如何是报国,使之递相训谕,俾知激励。又念兵丁之身受寒湿,则捐给蔗片草荐;疾疫不时,则捐给各种药饵:遇时节则优加赏赉;遇病故则额外赏恤。提督陈化成先以兵心懈弛,刻刻忧虑,每语人日,夷船若来,只好拚此躯命。今年三月又语,鉴曰(yuē)近日将士颇知用命,期得打胜仗,此鉴力求训练士卒之愚诚,为上海文武所共知,不敢有一字欺饰也。
现代中文表述(二):
浙江发生了外患之变(“逆夷之变”),江苏与其唇齿相依,形势受牵连。牛鉴亲眼看到地方民心不稳、军心士气低落,所见之处令人心寒,处处事情都很棘手难办。首先向沿海、沿江的各州县发布告示,教导民众要节约自给、坚守土地与家园,强调保家卫国的道理。又将“军令八条”和前人训兵的要点刊刻成册,发放给各个营伍。从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中层军官,一直到数千名基层受委之士,牛鉴每日轮流接见并详细开导他们:营寨如何讲纪律、如何保持器械利备、如何整修并操练、如何练得熟练。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尽忠、如何报国,并要求大家互相训诫传达,以便明白并相互激励。又体恤士兵受寒受潮的困苦,捐发蔗叶、草垫等御寒用品;遇有疫病,则发放药饵治疗;在重要时节优待加赏;若病死,则给予额外抚恤。江南提督陈化成在我没整顿军纪之前十分沮丧,动不动就觉察到士兵心意松懈,时时忧虑;常对人说:若外夷舰船来袭,就只能以生命相搏(拼命抵御)。我整顿军纪之后,今年三月他又说:“近来将士比较懂得听从命令,希望能够打胜仗”。说明我的管理非常有效果,我极力追求士兵那种朴实真诚(“愚诚”)的服从,这已为上海的文武官员所公认,其中也有人在奏折中专门提到此事;我不敢在此有一字欺瞒。
一、原句:
浙省遭逆夷之变,江苏唇齿相依,亲见民心不固,士气不振,触目寒心,随处棘手。
现代中文:
浙江发生了叛乱或外患之变(“逆夷之变”),江苏与其唇齿相依,形势受牵连。牛鉴亲眼看到地方民心不稳、军心士气低落,所见之处令人心寒,处处都很棘手难办。
词语与句意说明:
逆夷之变:古文用法,泛指“叛乱、暴动或外夷入侵的事变”。文中未指明具体事件,语义上是强调局势突发且严重。
唇齿相依:成语,比喻相邻地区关系密切;一方有变,另一方难独善其身。
亲见:他亲自察看或到场,强调证据来源于親身所见。
触目寒心、随处棘手:感叹句式,用强烈修辞强调情势严峻,既有视觉上的“惨状”也有处理上的困难。
分析:
此句是开篇的危机陈述,一方面交代事变范围(浙、苏),一方面为其后采取强力措施提供政治正当性:以“情势危急”“民心不固”“士气低落”来证明动员与整顿的必要性。
二、原句
先于沿海沿江各州县颁发告示,谕以食毛践土,卫国卫家之道。
现代中文:
首先向沿海、沿江的各州县发布告示,教导民众要节约自给、坚守土地与家园,强调保家卫国的道理。
词语说明:
颁发告示、沿海沿江各州县:公开面向基层行政区布达指令,表明行政动员从地方网格化展开。
谕以食毛践土:此处为古语或成语式的用法,意在号召艰苦朴素、靠本地资源自给(即忍饥耐劳、守土立足)。(注:原文短语可能为文献传抄体或方言表达,按语境多解释为“以艰苦守土、节俭维持防务”之意。)
卫国卫家之道:把保家卫国上升为道德/伦理号召,兼有动员意味与道德教化意味。
分析:
这是以文宣和道德感召相结合的基层动员:既要改变民众的生活态度(节俭、勤劳),又要把保家卫国作为全民义务。此举兼具政治宣传与稳定民心的双重目的,其中忠心,是军机大臣大学士穆章阿、爱新觉罗·耆英、爱新觉罗·伊里布、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刘坤一这些卖国贼可比?
三、原句
又刊刻军令八条,及前人训兵要言,散给各营。
现代中文:
严密布防,尽职尽责,又将八条军令和前人训兵的要点刊刻成册,发放给各个营伍。
词语与句意说明:
刊刻:印刷或刻板发放,表明采取“制度化”“书面化”的手段而非口头临时命令。
军令八条:具体条目数的指出,增强制度感与正规性。
前人训兵要言:引用前例、古训以增加权威性与经验性。
散给各营:面向全军普及,体现标准化训练与纪律化管理的意图。
分析:
此举旨在统一军中行为规范、建立共同准则,便于监督与考核。同时以“刊刻并发放”体现公开透明与可稽(有文字凭证),可作为后续问责或自我辩护的书面依据。
四、原句
自参游都守,以至千把外委,逐日轮流接见,明白开导,营阵如何讲求纪律,如何严明器械,如何修整操练,如何精熟。
现代中文:
从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中层军官,一直到数千名基层受委之士,牛鉴每日轮流接见并详细开导他们:营寨如何讲纪律、如何保持器械利备、如何整修并操练、如何练得熟练。
词语与句意说明:
参游都守:列举军中职务(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表示覆盖各级军官。
千把外委:千总、外委是绿营兵的建制,强调人数多、范围广,覆盖到最基层。
逐日轮流接见:亲自巡见、面谈,强调“身教”“督导”的管理方式。
严明器械、修整操练、精熟:具体军事训练、后勤与技战术要求。
分析:
体现“亲为教导、由上而下”的训练策略:不仅下达命令,也亲自督导执行;既强调纪律,又重视技术与器械维护,兼顾精神与物质两端,属于系统性军务整顿,足见其军事能力出类拔萃。
五、原句
又告以如何是尽忠,如何是报国,使之递相训谕,俾知激励。
现代中文:
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尽忠、如何报国,并要求大家互相训诫传达,以便明白并相互激励。
词语与句意说明:
告以如何是尽忠、如何是报国:对“忠”与“报国”作品德教育和概念界定,把军事行动与道德义务绑在一起。
递相训谕:互相传授与训导,利用军中“口碑式”的传播与内部化机制。
俾知激励:使人知晓以获得精神激励,增强战意。
功能/意图分析:
通过道德教育(何为忠、何为报国)把服从转换为内在动机,采用“自下而上”与“互训”机制扩大影响力,属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士气建设”的结合。
六、原句
又念兵丁之身受寒湿,则捐给蔗片草荐;疾疫不时,则捐给各种药饵;遇时节则优加赏赉;遇病故则额外赏恤。
现代中文:
又体恤士兵受寒受潮的困苦,捐发蔗叶、草垫等御寒用品;遇有疫病,则发放药饵治疗;在重要时节优待加赏;若病死,则给予额外抚恤。
词语与句意说明:
念兵丁之身受寒湿:注意士兵因露宿或营地潮湿而受苦。
蔗片草荐:按语境可解释为用蔗叶或草编的垫子、草席等御寒垫材(原文为口语或方言表达,意在替士兵改善寝具防潮)。
药饵:药品与煎剂、膳食类药物,用以防治疫病。
优加赏赉、额外赏恤:物质奖励与死者家属的抚恤金。
分析:
这是以物质福利巩固军心的典型治理:改善后勤、预防疾病、发放奖励与抚恤,既有人道关怀,也有纪律与效忠的工具性考量(减轻逃散、提高战斗意志),当时瘟疫气候影响,凉州镇总兵官系将士生病较多,南方兵防患于未然,其中南方士兵为预防抢劫老百姓,牛鉴还把自己的俸禄捐出了充作军费,疾病肆虐,他也亲自慰问。
七、原句
提督陈化成先以兵心懈弛,刻刻忧虑,每语人日,夷船若来,只好拚此躯命。
现代中文:
江南提督陈化成先觉察到士兵心意松懈,时时忧虑;常对人说:若外夷舰船来袭,就只能以生命相搏(拼命抵御)。
词语与句意说明:
提督:江南提督。
陈化成:陈化成此人去了江南提督任上后,江南各个总兵并不喜欢他,处处给他使绊子,士兵也不怎么听他的,因为他带兵能力较弱,绿营陆军几乎不会操练,后牛鉴来了之后才有所改观。此人的叙事中黑牛鉴是最厉害的,同时墓志有造假嫌疑。
兵心懈弛,刻刻忧虑:对军心松弛感到持续忧虑。
夷船若来:这里“夷船”常用来泛指外敌舰队。
只好拚此躯命:激烈的动员性语言,告诫士兵若敌来袭则唯有以死相搏,属极端动员口吻。
分析:
警示性动员:通过反复强调“夷船若来,只好拚命”,营造危机感以提升战备。
情绪管理:指出担忧来源(兵心懈弛),并以严厉话语纠正。
实际情况:陈化成此人带兵能力较弱,江南地区的绿营兵和总兵并不喜欢这个人,同时抵触他的情绪很大。
八、原句
今年三月又语,鉴曰近日将士颇知用命,期得打胜仗,此鉴力求训练士卒之愚诚,为上海文武所共知,不敢有一字欺饰也。
现代中文:
今年三月牛鉴说:近来将士比较懂得听从命令,希望能够打胜仗。牛鉴极力追求士兵那种朴实真诚(“愚诚”)的服从,这已为上海的文武官员所公认;我不敢在此有一字欺瞒。
词语与句意说明:
鉴日近日:牛鉴近日说。将士颇知用命:将领与士兵较能服从命令,军事纪律有所见成效。
愚诚:古汉语中“愚”可带自谦(指单纯、不虚伪),“愚诚”可理解为“朴实无华而真诚的忠诚/服从”,既肯定士兵的真诚,也含有“无智谋但忠心”的意味。
为上海文武所共知:他把效果宣称为上海地方文武官员都知道,用以证明事实已被外在观察者证实。
不敢有一字欺饰也:再次声明文书陈述的真实与诚恳,不敢有虚假。
分析:
结尾处有三层作用:
成果陈述:宣称训练与纪律工作取得成效(将士会用命、期望取胜)。
名誉传播:以“上海文武所共知”作为第三方认证,增强陈述可信度,其中有人奏折中专门提到牛鉴严密布防,尽职尽责的具体细节,而非好多黑牛鉴的现代的政治骗子描述的牛鉴畏惧、不会带兵、以及消极防御。他们黑牛鉴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舔别人的沟门漕,尤其某些高校和作协乌烟瘴气,弄虚造假,令人作呕。
自我辩护:通过“不得有一字欺饰”表态,预先抵御上级或史料批评(即我所言皆实)。
九、综合评价
话语结构:该段由“危机陈述 → 宣布动员与教化 → 制度化军令 → 亲自督导训练 → 心理教育 → 物质照顾 → 强化纪律动员 → 成效与诚信声明”构成,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既有“软治理”(教化、激励、福利),也有“硬治理”(军令、训练、检阅)。
治理逻辑:体现儒家式的“德教+恩惠+制度”相结合的治理思路:既以道德训诫增强忠诚,也以俸饷、被褥、医疗等物质措施稳固军心,同时通过书面命令与巡查制度化管理。
成效评价:军心转变:提督阵化成曾言“若夷船来,只能拼命”,表明起初兵心涣散。渐有进步:到次年三月时,又表示“近日将士颇知用命,期得打胜仗”。牛鉴总结:自己全力训练与抚恤士卒,此为上海文武官员所共知,绝无虚饰之言。十、最后总结
这段文字展现了牛鉴在两江总督任上,应对外敌入侵时的治理与军事举措。他的做法兼顾思想宣传、军纪整饬、军事训练、生活抚恤等多方面,目标是稳住民心、重振士气。其中既有儒家传统的道德教化色彩,也体现了近代战争中对军队管理的现实关怀。
夷舰来犯,鉴亲率水师,设伏江心,严密布防,尽职尽责,火炮齐发,击沉敌船数艘,俘虏甚众。鉴不骄不矜,复整饬军纪,筑炮台,练水雷,防患未然。其谋略深远,战术创新,融合中西兵法,实为大清军事能人。兆惠征伐西北,威震回疆;鉴卫戍东南,抗击当时世界最强大英帝国舰队,二者并称,足为后世楷模。鉴一生戎马,屡转战于烽火,立下誓言以身许国。惜乎天不假年,然其遗风永存,激励后人保家卫国。
《两江总督督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牛鉴》大清·文华殿大学士
两江烽烟卷狂澜,
率师上海撼夷蛮。
告示如雷震八荒,
军令八条铸忠魂。
寒湿捐蔗燃血躯,
疾疫赐饵奋铁军。
操练雷霆震九天,
江心伏击美名扬。
阅读更多:
来源:英子音乐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