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新冠卷土重来"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刷屏。香港歌手陈奕迅确诊后分享的居家隔离经历,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发热门诊接诊量小幅上升的报道,都让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那些与疫情博弈的记忆,仿佛又近在眼前。
这几天,"新冠卷土重来"的消息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刷屏。香港歌手陈奕迅确诊后分享的居家隔离经历,以及北京、上海等地发热门诊接诊量小幅上升的报道,都让不少人心中泛起涟漪——那些与疫情博弈的记忆,仿佛又近在眼前。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值得关注:进入4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南方省份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北方,但前期疫情抬头较快的地区,近期增速已逐渐放缓。从门诊数据来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病毒检出比例,从第14周的7.5%攀升至第18周的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阳性率,也从3.3%上升至6.3%。到第18周时,无论南北,新冠病毒在流感样病例检测中均位居首位。就连港澳地区,近期新冠感染人数也出现了明显波动。
本轮活跃的新冠病毒,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JN.1。根据临床观察,这种毒株虽然传播速度堪比"闪电",但致病力相对减弱。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温和"不等于"安全"。走访多家医院发热门诊发现,不少患者出现持续低烧、顽固性干咳、浑身乏力等症状,有的甚至味觉嗅觉减退,康复周期明显拉长。一位社区医生提到,接诊的老年患者中,有人连续发烧近一个月,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更值得警惕的是,儿科门诊近期接诊量激增,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即便去年感染过,面对变异病毒仍可能再次中招。
面对疫情新动态,科学防护仍是关键。在地铁、商场、医院等高风险场所,建议选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正确覆盖口鼻;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免洗洗手液,减少接触感染风险;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疫苗接种依然是重要防线。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应尽快补种加强针,降低重症风险;年轻人如果距离上次接种超过一年,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咨询医生后选择合适的疫苗加强免疫。一旦出现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确诊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或过量退烧药。
新冠疫情的反复,既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持续考验,也是给全社会敲响的一记警钟。我们既要保持必要的警惕,更要避免过度恐慌。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科学防控措施,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平稳度过这波疫情小高峰,守护好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来源: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