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集我国南北派武术之大成,从刚猛遒劲的外家功夫到底蕴精深的内功心法,从简练实用的实战招式到富有禅意的武学理念,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
俗话说,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武术集我国南北派武术之大成,从刚猛遒劲的外家功夫到底蕴精深的内功心法,从简练实用的实战招式到富有禅意的武学理念,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
而在这众多的功夫套路中,少林拳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之一,它不仅是少林武术的核心技艺,更是中国武术的象征和代表。
少林拳是少林武术的核心技艺之一(图自图虫网)
千年演变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前来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境内兴建少林寺。四方学者闻风皆至,徒众数百。
相传,当时寺内僧徒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效仿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一套名为“活身法”的健身活动,世代相传,这便是少林拳的雏形。
僧众传习拳术、发愤武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稠禅师传》。唐代初期,少林寺僧曾帮助唐太宗征讨王世充,寺僧有功者十三人,唐太宗赐庄田四十顷,扩充庙宇,建立僧兵,僧众达五千多人。
少林拳历史悠久(图自图虫网)
此后,少林寺练武直接与作战相关联,为少林拳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宋朝以来,少林武术先后吸收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韩通的通背、马籍的短打等十八家拳法之长,编撰成拳谱,流传后世。
为增强实战能力,寺僧们经常邀请武术名家指教,不仅练拳术、器械,还练马战、步战、轻功等技艺。各方武术名人慕名而至,取经送宝。少林寺逐渐成为全国会武之地,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精华。
发展至明末清初,少林寺演武风气极盛,寺僧们致力于拳术的提高,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体系成熟的少林拳,功夫名扬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林武术重获新生,少林拳风格独特,动作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尤擅技击,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刚柔并济
如今,少林拳内容丰富多彩,广为流传的典型拳术既有大洪拳、小洪拳、罗汉拳、朝阳拳、柔拳等单练套路,也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踢打六合拳等对练套路。
常见的拳法包含少林五拳、少林花拳、少林罗汉拳等,各具特色。如少林五拳“以形为拳,以意为神,朴素明朗,拳势激烈”,彰显阳刚之美;少林花拳“出手敏捷,打不露形,粘衣即打,手到劲发,离身消劲”,风格轻柔飘逸;少林罗汉拳“出手似箭,收手如绵,一招得手,连环进击”,往往能出奇制胜。
整体而言,少林拳的套路结构短小精悍,严密紧凑,巧妙而多变,绝无松、懈空、散、滞之弊。动作刚中带柔,快慢相间,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进则有方,退则有法,一气呵成。
动作的起、落、进、退方面,少林拳多直来直往,即在一条线上进行运动。因此,少林拳又有“拳打卧牛之地”“拳打一条线”之说,能够在方寸之内发挥拳术的威力。
少林拳动作刚健有力(图自图虫网)
在动静、呼吸、运气、用气方面,少林拳也有独到之处。正如拳诀所言:“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实际运用做到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和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形成内外一体。
手法上,少林拳要求出掌冲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步法上,少林拳进退灵活,步架要求进步低,退步高;眼法上,少林拳讲究以目视目,兼顾上下左右;身法上,注重控制重心,动则轻灵,静则沉稳。
一招一式间,凝聚民族智慧,尽显武术魅力。在时代的演进中,少林拳不断创新发展,凭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气魄,成为中国武术界别具一格的标杆。
来源:皇冠体育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