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国球的清脆击球声遇上“咖啡之都”的醇厚香气,当竞技体育的热血激情邂逅“世界茶源”的馥郁茗香,一场跨越体育与文化的盛宴,于9月25日至28日在普洱精彩绽放。
当国球的清脆击球声遇上“咖啡之都”的醇厚香气,当竞技体育的热血激情邂逅“世界茶源”的馥郁茗香,一场跨越体育与文化的盛宴,于9月25日至28日在普洱精彩绽放。
2025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白金级)(云南普洱站)暨“国球两进”云南省主会场活动的举办,不仅让全国乒乓球爱好者在68.23%森林覆盖率的“天然氧吧”中尽享竞技乐趣,更以球为媒,将普洱的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与体育活力深度融合,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生动注脚。
14分钟名额告罄
一场“抢票大战”背后的普洱吸引力
“8月22日上午9点报名通道开启,我提前就守在电脑前一直刷新,刚报上就听到队友惊呼14分钟就显示名额满了!”来自青海的乒乓球爱好者崔秀清,说起报名时的紧张场景仍难掩激动。作为中国乒协会员联赛的白金级赛事,普洱站自筹备之初便备受关注,而14分钟名额告罄的“战绩”,不仅刷新了该赛事报满最快速度纪录,更直观展现了普洱对全国乒乓球爱好者的强大吸引力。
为何普洱能成为乒乓球爱好者的“向往之地”?答案藏在这座城市的生态禀赋与赛事保障里。普洱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9.5℃,是云南乃至全国气候舒适指数和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空气洁净度较好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对于需要高强度训练与比赛的运动员而言,这样的环境既能减少运动疲劳,又能降低呼吸道负担。
为确保赛事安全有序、圆满成功,赛事组委会联合思茅区文旅、体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全面加强综合保障与协同联动。还组织了普洱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承担秩序维护、路线引导等任务。
9月26日上午8点30分,随着激情澎湃的入场音乐,各组别共24张球台同时开赛。主馆内,直拍横打的灵动、弧线拉球的有力、反手拧拉的精准,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副馆里,选手们眼神专注,拼劲十足,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节奏。“注意落点!”“反手加力!”场边教练、队友的指导声,选手的呐喊声与乒乓球撞击球台的“砰”“砰”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茶城普洱最动人的秋日旋律。
“体育+文旅”融合
从“赛事参与者”到“文化体验者”
“打完比赛别急着走,咱们去茶马古道骑骑马,再去茶园采采茶!”9月28日下午,结束了所有赛程的宁波威远神舟队选手余伟明,正和队友规划赛后行程。不同于传统赛事的“比赛结束即返程”,本次普洱站赛事深度挖掘“体育+文旅”融合潜力,推出一系列特色活动,让选手们在竞技之余,沉浸式感受普洱的文化魅力与生态之美。
赛事组委会与普洱市联动,为所有参赛选手定制了“文旅福利包”:凭参赛号码布,可在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公园、中华普洱茶博览苑3个景区享受门票折扣优惠;在“普洱雅集 乒乓风潮”主题集市享受购物折扣优惠。
9月28日上午,遗憾止步小组赛的曹保兰和陪她一起来普洱参赛的女儿一家来到了普洱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沿着青石板路漫步,听讲解员讲述马帮驮茶的历史故事。乘坐马车穿梭在山林间,感受当年“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景象。“以前只在书本里读过茶马古道,今天走了一趟,才真正感受到这段历史不是纸面上的铅字,而是脚下石板被马蹄磨出的凹痕,是山间仍在流传的马帮歌谣。”曹保兰一边拍照打卡,一边感慨。
除了景区体验,赛事期间的特色活动同样让选手们眼前一亮。随着赛事一同开市的“普洱雅集 乒乓风潮”主题集市热闹非凡:普洱茶饮摊位前,茶艺师现场冲泡古树普洱茶,馥郁茶香吸引选手们驻足品尝;咖啡甜点摊位上,新鲜烘焙的普洱小粒咖啡搭配本地特色甜点,让人垂涎欲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赛事主办方特意将开幕式地点选在了距离赛事场馆约100米的普洱“大院1955”创业社区,精心为参赛选手准备了充满普洱少数民族特色的节目,让大家第一时间感受普洱的少数民族风情,领略普洱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没想到主办方还准备了这么精彩的活动,感觉像在参加一场热闹的节日派对!”来自重庆的选手李云枫说。
“国球两进”
把乒乓球“拍”上课桌“拍”进公园“拍”热茶城
与本次赛事同步开展的“国球两进”云南省主会场活动同样精彩。9月25日至26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全民健身委员会主任、原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副主任、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主教练陆元盛带队走进思茅四小教育集团东城校区(原倚象镇中心小学)、普洱学院、思茅一小教育集团东风校区开展国球进校园活动,向同学们推广“课桌乒乓”。两本练习册、一个乒乓球、课间十分钟,就能让同学们秒变“小小樊振东”。左推右攻,既能活动僵硬的肩颈,又能给眼睛做一次“远近调节操”,让紧张的大脑随球起落一起放松。“很好上手,我第一次玩都能和对手打上好几个回合。”第一次打乒乓球的普洱学院24级体育2班学生罗杨腾飞很喜欢“课桌乒乓”,兴奋地说活动结束就要回班里向同学们推广。
国球走进普洱大院1955社区的时候,“国球进公园”便用“小活动聚人气、小场景传文化”的方式为小切口,不仅让乒乓球真正走进公园、融入社区、贴近大众,更让居民在家门口的互动里,轻松了解乒乓、感受其独特魅力,推动国球普及与全民健身同频共振。另外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均成功获得了一枚精美的限量版纪念奖牌。
在普洱学院,陆元盛弯腰示范握拍姿势,手把手教留学生杨译轩调整站位,针对其发球力度控制等细节进行耐心讲解。“杨同学打球有冲劲,但要注意动作协调性,就像普洱的茶农采茶讲究‘轻捏慢提’,打球也要找到节奏。”看到六年级学生郭浩权击球总出界,陆元盛特意拿来球拍,纠正他的手腕发力动作:“击球时手腕别太僵,像揉普洱茶饼那样放松,才能控制好方向。”他用生动的比喻,让同学们快速理解技术要点。
活动间隙,一同参加活动的中国乒乓球协会全民健身部部长袁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国球两进’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要在推动‘体教融合’理念落地生根的同时,将全民健身热潮辐射至周边,点亮邻里的健康生活,让全民共享乒乓球的激情。普洱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文化资源,把乒乓球教学和茶文化、民族文化融合,既能让大家爱上运动,也能让他们更了解家乡。”他还提到,此次普洱站赛事让他印象深刻:“14分钟报满名额,说明大家对乒乓球的热情很高;而‘体育+文旅’的赛事经济模式,让赛事不止于竞技,更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未来,我们要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地区,让国球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助力全民健身。”
以球为媒
让“四季赛事乐园”激活普洱发展新动能
“在负氧离子超标的地方打乒乓球,连呼吸都带着茶香,这体验太特别了!”9月28日比赛刚结束,获得30至39岁组男子团体亚军的云逸乒乓球俱乐部领队赵卓毅,激动地分享着自己的参赛感受。
这场赛事的意义,远不止于竞技层面。在赛场边的集市上,少数民族服饰搭配着普洱茶饼与小粒咖啡,直观展现了普洱“多元文化共生”的特色;思茅老街的青石板路、茶马古城的璀璨夜景,让选手们在闲暇之余,深度感受“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慢生活节奏。“以前提到普洱,只知道普洱茶,这次来才发现,这里不仅有好茶,还有好空气、好风景,更有热情的人们。”赵卓毅说,他马上就要带着家人前往景迈山,好好感受普洱的魅力。
9月28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场比赛的结束,这场集结了550名运动员、169支队伍,历经852场单打赛、251场团体赛的2025年“李宁·红双喜杯”中国乒协会员联赛(白金级)(云南普洱站)各组别奖项尘埃落定,运动员们用汗水与坚持,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与认可。选手们背着球拍包,带着满满的收获与回忆踏上返程之路,而普洱的茶咖香气与国球的活力,仍在这座城市的空气中弥漫。这场茶咖香气中的乒乓球盛宴,不仅彰显了国球的民间活力,更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银球跃动中愈发鲜活。未来,随着“四季赛事乐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普洱必将以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书写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行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