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有管理者吐槽:“明明说过的事,下属转头就忘;教了好几次的活,还是做不好;遇到点困难,要么说‘不可能’,要么找借口 —— 到底怎么管,才能让团队听话又能扛事?”
常有管理者吐槽:“明明说过的事,下属转头就忘;教了好几次的活,还是做不好;遇到点困难,要么说‘不可能’,要么找借口 —— 到底怎么管,才能让团队听话又能扛事?”
其实管理从不是 “靠嘴说、靠脾气压”,而是 “靠方法抓核心”。那些能轻松带好团队的领导,都在悄悄用一套 “五字心法”:说过了就 “盯”、不会做就 “练”、不可能就 “逼”、没办法就 “想”、找借口就 “批”。这五个字看似简单,却能解决 80% 的管理难题。今天拆给你,看懂了,管理会少走很多冤枉路。
第一个字:盯 —— 说过的事不盯,等于白说
“这个方案周三下班前交,大家抓紧”—— 很多管理者以为 “把话传到了” 就够了,结果到了时间,要么没人交,要么交上来的全是漏洞。
之前有个主管,让下属做客户对接计划,只说了句 “下周给我”,没跟进、没追问。等到下周问起,下属才支支吾吾说 “还没做完,忘了”,最后只能临时抱佛脚,计划漏洞百出,客户差点流失。
反观另一个主管,安排任务时会加三步:① 拆节点:“周一列客户名单,周三做对接话术,周五出完整计划”;② 盯进度:每天早上问一句 “今天要推进哪步,有没有卡壳”;③ 查细节:收到初稿后,逐点核对 “客户需求有没有漏、时间节点合不合理”。最后不仅按时交了计划,还超出预期。
“盯” 不是 “不信任”,而是 “确保结果”:没人天生能做到 “事事记牢、步步完美”,你多盯一步,下属就少错一步;你盯到细节,结果才不会打折。记住:管理里没有 “自动完成”,只有 “盯出来的落地”。
第二个字:练 —— 不会做不练,永远不会
“这个我不会做,从没接触过”—— 遇到下属说这话,很多管理者要么 “自己上手替他做”,要么 “换个人做”,结果下属永远没成长,你却越来越累。
有个新员工刚入职,不会做数据分析报表,主管没骂他,也没替他做,而是:① 教基础:花 1 小时教他 “怎么用函数、怎么筛选数据”;② 给任务:让他先做 “上周的销售数据报表”,允许犯错;③ 改错误:报表交上来后,圈出 “数据算错的地方、图表不清晰的地方”,让他重新改;④ 多重复:连续让他练了 3 次,第三次不仅没出错,还主动加了 “数据对比分析”。
后来这个员工成了部门的 “数据能手”,主管再也不用操心报表的事。“练” 不是 “故意刁难”,而是 “帮他成长”:没有谁天生就会所有事,能力都是 “做一次、错一次、改一次” 练出来的。你替他做,他永远是 “新手”;你让他练,他才能变成 “能手”。
第三个字:逼 —— 不敢逼,永远看不到潜力
“这个项目太紧了,肯定做不完”“我们没经验,不可能搞定”—— 团队遇到挑战就打退堂鼓,很多管理者会 “心软妥协”:“那算了,下次再试”,结果团队越来越没斗志,越来越不敢扛事。
之前有个公司要做新品推广,团队说 “只有 10 天,不可能做出效果”,老板没放弃,而是:① 拆任务:把 “推广” 拆成 “写文案、拍视频、投流量、做转化”4 步,每个步骤定明确目标;② 给支持:自己跟着加班,帮着协调资源(比如找合作的 KOL、申请额外预算);③ 鼓士气:每天复盘时,哪怕只进步一点,也会说 “今天比昨天好,再冲一把就能成”。
最后不仅在 10 天内完成了推广,还超额完成了销售目标。团队后来都说:“原来我们能做到这么多,之前只是没敢逼自己。”
“逼” 不是 “压榨”,而是 “推他一把”:人的潜力就像弹簧,不压一下,永远不知道能弹多高。遇到挑战时,你不放弃,团队才不会放弃;你敢逼,团队才能突破 “不可能”。
第四个字:想 —— 不想办法,永远没办法
“客户突然要改需求,没办法了”“预算砍了一半,做不了了”—— 遇到问题就说 “没办法”,很多管理者会 “跟着焦虑”:“那怎么办?要不算了?”,结果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事情永远推进不了。
有个策划团队做活动,临近执行时,合作的场地突然说 “用不了”,大家都慌了,说 “没办法,只能延期”。主管没慌,而是:① 集思广益:让大家一起想 “除了这个场地,还有哪些地方合适”,有人说 “公司楼下的咖啡馆”,有人说 “线上直播 + 小型线下”;② 筛方案:对比 “成本、效果、可行性”,最后定了 “线上直播为主,线下在咖啡馆做小型体验”;③ 快执行:立刻对接咖啡馆、调整直播流程,最后活动不仅没延期,还因为 “线上 + 线下” 的形式,吸引了更多人参与。
“想” 不是 “瞎琢磨”,而是 “主动找办法”:世上没有 “绝对的没办法”,只有 “不想找办法的人”。遇到问题时,你带头想,团队才会跟着想;你愿意琢磨,才能找到 “柳暗花明的路”。记住:方法总比困难多,就怕你不找。
第五个字:批 —— 不批评借口,永远没人担责
“客户太挑剔,所以没签单”“同事没配合好,所以我没完成”—— 下属遇事找借口,很多管理者会 “算了算了,下次注意”,结果团队越来越会 “推卸责任”,没人愿意为结果负责。
有个销售没完成业绩,说 “这个月客户都没钱,没办法”,主管没骂他,而是严肃地说:“客户没钱是客观情况,但你有没有试过‘推荐更便宜的套餐’?有没有‘跟进之前的老客户’?找借口是在推卸责任,真正该做的是‘想怎么解决问题’。”
然后帮他一起分析 “哪些老客户有复购可能、怎么调整销售话术”,下个月这个销售就完成了业绩。“批” 不是 “指责骂人”,而是 “帮他认清问题”:找借口的本质,是 “不想承担责任”。你不指出他的借口,他永远不知道 “自己该负责”;你敢批评,他才能学会 “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
最后:管理的核心,不是 “管别人”,而是 “用对方法”
“盯” 是确保落地,“练” 是帮他成长,“逼” 是激发潜力,“想” 是解决问题,“批” 是教会担责 —— 这五个字,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很多管理者觉得 “管理难”,不是因为团队差,而是因为没找对方法:该盯的没盯,该练的没练,该逼的没逼,该想的没想,该批的没批。
如果你现在正被 “团队不落地、不成长、不担责” 困扰,不妨从这五个字开始试:下次安排任务,多盯一步;下属不会做,让他多练一次;遇到挑战,别轻易放弃;没人想办法,你带头琢磨;有人找借口,大胆批评。
来源:熊林企管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