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精密传动领域,一枚硬币大小的谐波减速器曾是中国智造难以逾越的天堑。这个重量仅200克的铝制构件,单价曾高达2万元,占据协作机器人成本的50%以上。
01.
在精密传动领域,一枚硬币大小的谐波减速器曾是中国智造难以逾越的天堑。这个重量仅200克的铝制构件,单价曾高达2万元,占据协作机器人成本的50%以上。
一个叫哈默纳科(Harmonic)的日本公司,在这个领域卡住了世界的脖子。
当然,尤其是卡中国的。靠着几十年来构筑起密不透风的技术护城河,日本巨头不仅对中国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更在关键时期以“产能不足”为由断供,致使国内多家机器人企业错失市场机遇。
被卡着脖子,你还没有办法。减速器属于高精密产品,产品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复杂度高,两家日企,纳博特斯克(主要做RV减速器)和哈默纳科(主要做谐波减速器)在全球精密减速器市场占有率约75%,高度垄断减速器市场。
但不好意思,如今,这个局被中国人破了。
在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中,一家叫“绿的谐波”的苏州公司已经拿下了15%的全球份额,在国内占有率稳居首位,并已站稳全球第二的宝座。
苏州绿的工程师开发出的液氮精密成形技术,已经让日本人感到吃惊:
在零下196℃的极寒环境中,材料晶格变异率被压制到十万分之一;
离子束抛光技术使齿面粗糙度达到0.02微米,比日本的标准还要精细20%。
是的,一切都已改变。
斗转星移中,中国减速器已成功突围,日本企业长期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被打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稳了。
02.
近些年,我们最怕听到的一句话,莫过于“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整条生产线都由自己建造,在整机装备时却卡在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上,你说这谁受得了?
谐波减速器,正是早期国外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卡我们脖子的关键零部件。
它适用于需要精细操作的部位,常被用于轻负载关节,如人形机器人的肘关节、腕关节等,可以说,这个部件相当于人体中的关节软骨,是让人形机器人灵活运动、行为流畅的关键。
转机出现在苏州。
苏州原来有个公司叫恒加金属,可以说,没有恒加金属,就没有今天的绿的谐波。
1999年,一个叫左昱昱的南京大学毕业生加入恒加金属,后来他开始全面负责精密机械加工业务,带领团队杀进了ABB、通用电气、那智不二越、阿法拉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2011年,左昱昱创办绿的谐波。接着,绿的谐波首台减速器样机送江苏省减速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从此,国有品牌在谐波减速器的外资垄断中撕开了口子。
在绿的谐波打破垄断之前,谐波传动技术其实已经在国内应用了半个世纪,只不过最初主要用于军事和航天。民用领域,国产品牌在整个减速器行业存在感都比较低,且集中于中低端,至于精密减速器,更是被日本哈默纳科为代表的外资牢牢把控。
2013年,国产机器人厂商埃夫特开始批量采购绿的谐波的谐波减速器。
2018年,绿的谐波的出货量已经占到谐波减速器国内市场的21%,仅次于哈默纳科。尤其是在国产自主品牌机器人领域市占率达 63%,远超同行。
当然,绿的谐波的“成名之战”还得是今年春晚。
蛇年春晚上,宇树人形机器人的“扭秧歌”表演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直呼“这身体比我还灵活。”事后一查,才发现,绿的谐波正是其“灵活”背后的关键供应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绿的谐波目前还与DeepSeek进行深度合作,为其生态机器人提供高精度谐波减速器。
从恒加金属到绿的谐波,苏州是为这个破局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03.
当然,回头来看,我们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
首先,能破局不代表我们就完全独立自主,不受控制了。
世界制造业强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他们的减速器无论在产品、材料、设计水平、质量控制、精度、功率密度、还是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等方面,依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为什么中国短期仍然难以超越?
很简单,减速器实际上是精密机械工业的一个巅峰,把减速器打开看,里面全都是高精度的元件,它不仅是材料学的巅峰,同样也是加工技术、装配技术甚至是检测技术的巅峰。
说句实话,我们过去很多时候赶超,靠的都是“反向工程”,说白了就是把一样东西拆开,一样样研究,再重新做出一个新的来。大部分时候确实管用,但对于像谐波减速器这样的超级精密件,哪怕就是拆开了研究,也存在许多研发难点,各种各样的技术难点也导致了国产减速器曾经在一致性上较差,产品之间可复制性也很低。
另外,加工制造精密减速机零部件的设备都十分昂贵,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
比如美盖勒平面磨床,价值近千万元人民币,巨头无所谓,我们中国公司能有这个魄力吗?
因此,在缺乏大规模产量前提之下,设备摊销后的成本十分惊人。
但困难再大,也难不倒今天的工业狂魔。
就拿国产机器人来说,曾一直游走在产业中低端。从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连续3年稳居世界工业机器人市场头把交椅,这背后,除了绿的谐波,还有一连串的企业不断在破局狂飙——
汇川技术:在伺服驱动系统领域,汇川技术打破了日本安川、三菱机电的长期垄断。当前,其国内伺服电机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并且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为特斯拉Optimus 供应腿部关节电机。
贝斯特:行星滚柱丝杠开拓者,打破了瑞典SKF、德国 INA 在行星滚柱丝杠领域的垄断。其产品传动效率高达 95%,精度达 ±1μm/100mm,成本相比同类产品降低 30%。贝斯特的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以及新能源汽车精密传动系统,在多个高端制造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佼佼者,打破了瑞士maxon 在微型高扭矩空心杯电机领域的垄断,成为特斯拉 Optimus 手部关节的主力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达 15%……
再看各个地方政府,单看今年2月,苏州工业园区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布专项行动计划,目标到2027年实现核心产业规模150亿元。一个月后,苏州市级层面则通过“苏创投”平台统筹资源,将发起100亿元规模的具身智能基金。
谁说江南水乡没有血性铁汉?
毫无保留、有力托举,企业在拼的同时,背后城市的拼尽全力的助推无疑是其一往无前的重要支柱,最终你会看到一批新星正从各个地方冉冉升起。
来源:金融街1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