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亟待治疗的癌症,一边是腹中未足月的孩子,难道真的只能二选一?”今年7月,怀孕27周的王女士在确诊左乳浸润性乳腺癌后,被这个残酷的问题推入绝境。当多家医院建议放弃胎儿优先抗癌时,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团队(MDT)用一场精准的“生命护航战”,给出了“保娃
“一边是亟待治疗的癌症,一边是腹中未足月的孩子,难道真的只能二选一?”今年7月,怀孕27周的王女士在确诊左乳浸润性乳腺癌后,被这个残酷的问题推入绝境。当多家医院建议放弃胎儿优先抗癌时,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团队(MDT)用一场精准的“生命护航战”,给出了“保娃抗癌两不误”的圆满答案。
王女士诞下一名健康女婴 受访者供图
今年7月初,王女士无意中摸到左侧乳房有“小核桃”般的硬块,经B超检查显示有肿块。为了尽快明确诊断结果,王女士来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病理活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她被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然而,王女士的情况远比普通乳腺癌患者更为棘手,因为她患的是HER2阳性型乳腺癌,这是浸润性乳腺癌中最严重的一种。加上已经怀孕27周,正是胎儿肺部等重要器官的关键发育阶段,若过早分娩,极有可能出现胎儿呼吸窘迫等风险。可HER2阳性型乳腺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出现脑转移,延缓治疗会让王女士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更会直接威胁她的生命安全。“癌细胞进展速度快,不及时治疗会错失最佳时机;但孕中期用药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发育受限。”接诊的乳腺外科医生坦言。
“妊娠期乳腺癌的核心治疗原则,是在母体疗效与胎儿安全间找到精准平衡点。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胎儿,也不能耽误抗癌!”乳腺外科主任王宏第一时间明确诊疗原则,并牵头组建了由乳腺外科、产科、新生儿科、产前诊断中心、麻醉科、放射影像科、药学部、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构成的诊疗团队,经过多轮MDT反复研讨与评估,在保障“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专家团队确定了最优治疗方案:选用对癌症治疗有效且对胎儿影响最小的化疗药物及精准剂量,同时对化疗辅助用药进行科学调整。团队还详细制定了化疗后的检查计划以及应对不良反应的预案,为母婴打造了一份专属的“安全路线图”。凭借丰富的孕产妇麻醉及手术经验,在充分保障胎儿安全的前提下,团队专家成功为王女士实施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帮助她闯过了第一关。
化疗期间,乳腺外科医护团队密切关注王女士和胎儿的情况:定期为胎儿监听胎心、监测胎动,时刻关注胎儿健康状况,确保化疗未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细致记录王女士化疗后出现的恶心、乏力等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帮助她缓解不适。“每次胎心监护仪传来‘咚咚’声,就觉得抗癌更有底气。”化疗期间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的王女士,在医护团队的守护下坚持到了孕足月。
按照21天一次的化疗周期,在完成三个周期化疗后,多学科团队再次针对王女士和胎儿的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并为王女士做好周全的分娩准备。9月18日,产科团队通过剖宫产手术帮助王女士顺利娩出体重3300克、Apgar评分10分的健康女婴,新生儿科医生随即完成新生儿健康评估。
如今,王女士已顺利出院并启动后续化疗及靶向治疗,半个月大的宝宝各项发育指标均达正常标准。更让她暖心的是,医院为其建立专属康复档案:乳腺外科通过线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心理科提供产后情绪疏导,产科专家还远程解答哺乳疑问。
“从‘保娃’与‘抗癌’的两难困境,到最终实现‘两全其美’,这不是个例,有的孕妇乳腺癌术后还生育了二胎、三胎。”王宏介绍。据了解,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来已成功救治多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均实现母婴平安。王宏特别提醒广大孕期女性:妊娠相关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约0.2%至3.8%,生育年龄大、BRCA基因突变是其最大危险因素,较一般乳腺癌平均延迟诊断2-6月,临床分期通常较晚,淋巴结转移率高。一旦确诊并非“死局”,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孕期若发现乳房硬块、溢血溢液等异常情况,切勿以为是“孕期正常反应”,务必及时就医检查,而乳腺超声检查无辐射,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