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刷到一条视频,叫《三年磨一剑,百日见剑芒》。镜头一晃,是北京王府井那家小园子——斗笑剧场的夜场。台上一片灯光暖黄,台下人头攒动,一楼基本满坑满谷,二楼零零散散,气氛却肉眼可见地热起来。发视频的人,正是这两年在相声圈话题不断的张伯鑫。你别说,这个画面,多少
风水轮流转,曾被嘲的人,只要不躺平,总有一天能把“见剑芒”这句狠话说得响亮。
这两天刷到一条视频,叫《三年磨一剑,百日见剑芒》。镜头一晃,是北京王府井那家小园子——斗笑剧场的夜场。台上一片灯光暖黄,台下人头攒动,一楼基本满坑满谷,二楼零零散散,气氛却肉眼可见地热起来。发视频的人,正是这两年在相声圈话题不断的张伯鑫。你别说,这个画面,多少有点扬眉吐气的味儿。
讲真,张伯鑫这名字,吃瓜群众不陌生。早些年他因为“报人名”和“我们让了”这事,被不少人抓着不放。但业内人都知道,事出有因,不是他想整活儿。他出身曲艺世家,小学艺,娃娃腿是打底的。18岁就拜在相声名家高英培门下,当了师父的关门弟子,传统功力扎实这一条,圈里认。去年10月,他拉起自己的班社——高兴社,自己当班主。这也不是第一次上阵,他之前先后担过挚友社、第二班的班主,算是有班社运营经验的老“打工人”。
高兴社成立后他没躺家里等天上掉观众,线上直播说相声,线下全国巡演,铺路铺面子都在做。为了让班社尽快跑起来,还请了侯耀华担任艺术总监,这波阵容一摆,排面是有了。营销也搞得很猛,“买票送鸡蛋”的活动,一度把街坊大妈都吸引来凑热闹。结果一番操兵,效果却不算理想,被吐槽“操之过急、接地气过头”。但他没躺平,反而越战越勇。
今年7月,张伯鑫直接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商圈开了自己的小园子——斗笑剧场。你想想那片地价和人流量,开园子不是谁都敢的。为了卖票,他和搭档站马路边打快板招呼路人,扯着嗓子变身“地推王”;为了宣传,他发了一堆小视频,镜头里汗珠子都在往下掉,真·拼。网民呢?照例有人等着看笑话,打赌高兴社能撑几个月。但台上他还是规规矩矩地说传统相声,没整那些花里胡哨。
直到这条视频发出来,才算是给这段“硬扛期”一个回击。画面里,一楼满满当当,鼓掌声跟着捧哏起落,二楼虽然人不多,但那股子热意已经蔓延到楼梯口。三个月试营业,高兴社成立到现在也还不到一年,这数据,和他之前的票房相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也难怪他会把那句“三年磨一剑,百日见剑芒”顶到上,多少有点从心里往外发的劲儿。
背景再补一道:张伯鑫是传统路子出身,口条、捧逗的规矩都在。他当班主这一路,挫折不少,营销上有过翻车,但戏台上没糊弄。他请侯耀华做艺术总监,也是在专业上寻老前辈把关,求的是稳。街头打快板招徕,能看出他对票房的焦虑,但更看出他愿意亲自下场把活儿干到位。
当事人的回应其实挺克制:视频里没长篇大论,也不秀数据,就是镜头扫观众,配一句“见剑芒”。网友的反应也分两派:有人直呼“终于熬出头”,也有人抬杠,“这才多少人啊?跟德云社比差远了”。但小剧场这东西不是一日千里,起步阶段能把一楼填满,就算是阶段性胜利。更何况王府井的场地成本摆在那儿,能扛住三个月,把口碑堆出来,本身就不容易。
说到这,顺带提一句行业里类似的路数:很多相声班社早年都经历过商场驻场、促销联动、短视频引流,一开始被笑“土味营销”,但只要内容过关,慢慢也都能把小园子养活。观众嘴很挑,但也很诚实——好笑就买票,不好笑转身就走。
最后一句:蒲松龄那句“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用在张伯鑫身上不算夸。相声这行,短期靠噱头,长期还得靠段子和台风。他这次从“买票送鸡蛋”的土办法,到王府井夜场的一楼坐满,已经迈过了最难的那一步。至于能不能把二楼也坐满、把巡演稳定住、把高兴社真正做成品牌,还得看他能不能继续脚踏实地地说好每一段。瓜先吃到这儿,故事还在继续。给他留点时间,也给观众留点选择空间——三年磨一剑已出鞘,下一步是千日淬锋,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宠咖阁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