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说这场仗打了42天,烧了上千亿美元,调动了150万大军,结果最大赢家竟然是个没参战的国家——中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对吧?但回过头看,这场战争确实像一记重锤,把当时的中国给敲醒了。
你说这场仗打了42天,烧了上千亿美元,调动了150万大军,结果最大赢家竟然是个没参战的国家——中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对吧?但回过头看,这场战争确实像一记重锤,把当时的中国给敲醒了。
1991年那会儿,咱们解放军的主流思想还停留在“人民战争”阶段,觉得只要人多、意志坚定,什么武器差距都能扛。结果电视直播里,美军F-117隐形轰炸机像幽灵一样钻过防空网,巡航导弹精确打击,伊军那些苏式装备还没发现敌人在哪就被炸成了废铁。
最震撼的是——美军指挥官看着屏幕说:“刚才我们消灭了伊拉克一个装甲师。”而那个师的士兵至死都没见过美军长得什么样。
当时观摩这场战争的解放军将领们后背发凉——这根本不是我们准备的战争模式!咱们还在练刺刀拼杀,人家已经在打“非接触战争”了。
海湾战争成了中国军队最生动的教科书,改革立即启动:
陆军开始精简,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能型;二炮部队被提升到战略高度;更关键的是,军费开始向高科技装备倾斜。
你记得90年代末亮相的国产歼-10战机、新型导弹吗?这些都是海湾战争后加速研发的成果。解放军开始明白:现代战争打的是信息、是科技,不是人海战术。
战争还带来了意外收获。美国打完这一仗,更加聚焦中东,客观上减轻了对中国的战略压力。整个90年代,成为中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更实在的是经济好处。战后伊拉克石油出口瘫痪,国际油价从每桶14美元飙到40美元。而中国那时正从石油出口国转向进口国——油价上涨反而让国内油田有了开发价值,大庆、胜利这些老油田迎来了第二春。
回头看,海湾战争给中国上了三堂课:
第一,科技强军是唯一出路;
第二,联合作战体系比单一武器更重要;
第三,现代战争打的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和技术基础。
正是这堂课,让中国军队开始了二十年蜕变,从那只主要靠步兵的军队,成长为如今拥有航母、隐形战机、北斗导航的现代化力量。
所以你说谁是海湾战争最大受益者?历史就是这样奇妙——有时最大的胜利,不在于打赢了仗,而在于看懂了战争。当别的国家在计算战争消耗时,中国计算的是与未来的差距。这场千里之外的战火,就这样点燃了一个东方大国的现代化强军之路。
来源:喵与汪的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