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高僧珍藏守一不动心法:这八字真言,能恢复失去的先天之气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资料来源:《道德经》《庄子》《太乙金华宗旨》等道家典籍
历代高僧都知道一个秘密:人的 先天之气 可以通过特殊的心法重新恢复。
在终南山深处,曾有一位得道 真人 掌握着失传已久的 守一不动心法 。
这套心法的核心,便是八个字的真言。
据说,只要诚心修习这 八字真言 ,就能让散失的 先天之气 重新回归体内。
但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又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唐代贞观年间,终南山云雾深处有一座古老的 道观 。
道观 中住着一位法号清虚的 真人 ,已修得 清净无为 之境。
传说他年过九旬,却面如童子, 气 息绵长如婴儿。
更为神奇的是,凡是得他传授 守一不动心法 的人,都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精神,身体强健。
这一切的奥秘,就在于他掌握的那 八字真言 。
那年春日,长安城中有位年轻书生名叫李明德。
他自幼体弱多病,虽饱读诗书,却总感精神涣散, 气 不得聚。
听闻终南山清虚 真人 有 养性 妙法,便不辞辛劳,独自上山求教。
山路崎岖难行,李明德气喘吁吁地来到一处 静室 前。
只见门前青松挺立,山泉叮咚,一派 自然 清净之象。
室内传来淡淡檀香,却不见人影。
李明德恭敬地跪在门外:“弟子李明德,特来拜见 真人 ,求授 修真 之法。”
良久,室内传来一个苍老而温和的声音:“年轻人,你所求为何?”
“弟子自幼体弱,精神不振,听闻 真人 有 守一 妙法,能 恢复先天之气 ,故特来求教。”
“ 先天之气 者,人之根本也。”
“世人皆有,却因后天尘染而渐失。”
“你可知何为 守一 ?”
李明德沉思片刻:“弟子愚钝,还请 真人 开示。”
门缓缓开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走出,正是清虚 真人 。
他目光深邃,神态安详,举手投足间透着超然的 气 度。
“ 老子 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庄子 亦言:’ 心斋 坐忘,与 道 合真。’”
“所谓 守一 ,便是回归本源, 抱元守一 之法。”
真人 缓缓说道,声音如山泉般清澈。
李明德虽听得云里雾里,却感受到 真人 话语中蕴含的深意。
他连忙请教:“ 真人 ,这 守一 之法,可有具体的修习方式?”
清虚 真人 微微一笑,示意李明德跟随他进入 静室 。
室内简朴雅致,一张蒲团,一炉香火,别无他物。
真人 盘坐于蒲团上,示意李明德坐在对面。
“ 守一不动 之法,关键在于 八字真言 。”
“这八个字,乃是历代 真人 口口相传的心法要诀。”
“能助修行者 调息养气 ,重聚 先天之精 。”
李明德屏息静听,眼中满含期待。
“这 八字真言 的前四个字,分别是’静’、‘定’、‘虚’、‘无’。”
“第一字为’静’。 老子 云:‘致虚极,守静笃。’”
“心如止水,方能映照本性。”
“第二字为’定’。 庄子 言:’ 心斋 者, 气 也。’”
“ 气 定则神安,神安则 道 生。”
真人 边说边演示,只见他端坐如山,呼吸绵长。
面容安详,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第三字为’虚’。”
“虚非空洞,而是无所执著。”
“第四字为’无’。”
“ 无为 而治, 无为 而成,这是 道 的根本法则。”
李明德听得入神,却又感到这些道理过于玄妙,难以把握。
真人 似乎看出了他的困惑,继续说道:
“年轻人,你可知婴儿为何 气 足神完?”
“因其未染尘俗, 先天之气 未散。”
“成人之所以精神涣散,皆因 气 不归一,心有所执。”
“那么,如何才能像婴儿一样呢?”李明德急切地问。
“ 《道德经》 中说:’专** 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之所以 气 足神完,正是因为其心 守一不动 。”
“未曾分别执著,自然 先天之气 充盈。”
真人 起身,走到一个古老的木箱前。
取出一卷泛黄的经书:“这是《 太乙金华宗旨 》。”
“其中详述了 守一不动 的具体修法。”
他翻开经书,指着其中一段文字。
“书中云:’ 回光返照 , 抱元守一 ,久久行之, 先天之气 自复。’”
“这便是前四字真言的具体应用。”
“具体而言,修习时需 端坐 如山, 呼吸 自然。”
“心中默念’静定虚无’四字。”
“初时杂念纷起,不必强制,只需轻轻回到四字上即可。”
李明德认真学习,按照 真人 所教的方法开始修习。
起初确实杂念丛生,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渐渐感到内心平静。
气息 也变得绵长深沉。
“很好,你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前四字的妙用。”
“ 守一 的关键,在于专注而不执著。”
“专注是为了收摄散乱的心神。”
“不执著是为了避免 着相 。”
“ 庄子 说:’ 心斋 者,虚也。’”
“心虚则能容万物, 气 虚则能生万象。”
真人 继续传授:“但仅有前四字还不够。”
“ 恢复先天之气 的真正奥秘,在于后面四个字。”
“这后四字更为关键,是整套心法的核心所在。”
随着修习的深入,李明德逐渐体验到了前四字真言的妙用。
他发现,当心神真正安静下来时,体内似乎有一股暖流在缓缓流动。
原本虚弱的身体竟变得充实有力。
“这便是 先天之气 在恢复的征象。”
真人 微笑道:“ 先天之气 本就存在于每个人体内。”
“只是被后天的欲望、执著所掩盖。”
“通过正确的修习,可以拨云见日,重现本来面目。”
“《庄子》记载, 真人 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
“ 真人 能够 深根固柢 ,便是因为掌握了完整的 守一 之法。”
“你现在的体验,正是向 真人 境界迈进的征象。”
[image-一幅展示修行要诀的古代书法作品,配以道家阴阳太极图案,体现深厚的文化内涵]
李明德惊喜地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不仅身体强健了许多。
精神也变得清明专注。
读书时不再昏沉,思考时也更加敏锐。
“这前四字’静定虚无’只是基础。”
“真正的精髓在于后四个字。”
“这后四字,关乎 生死玄关 ,是 恢复先天之气 的根本。”
真人 的声音渐渐神秘起来。
“历代 真人 都将这后四字视为至宝,轻易不传。”
“因为它直指 道 之根本,能让人重返 先天 状态。”
“但传授这后四字,需要看你是否真心求道。”
“是否愿意承担起传承 正法 的责任。”
李明德心中激动不已,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敬畏。
真人 望着远山云雾,沉默不语。
室外山风徐来,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古老的秘密。
“ 真人 ,弟子愿意接受任何考验。”
李明德诚恳地说道:“只求能得 真传 , 恢复先天之气 。”
真人 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看着李明德。
“既然如此,我便将这后四字传授于你。”
“但你须发誓,非有大缘分者,不可轻传。”
李明德郑重发誓,愿意守护这 珍贵心法 。
真人 这才缓缓开口,但正要说出后四字时,忽然停顿下来。
他似乎在考虑什么重要的事情,脸上现出凝重的神色。
“这后四字真言,一旦传出,你的修行将进入全新的境界。”
“但你也将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此时,李明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关键的后四字究竟是什么?为何 真人 如此慎重?而这 八字真言 又如何能让人 恢复失去的先天之气 呢?
清虚 真人 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这后四字真言,分别是’ 守 ‘、’ 一 ‘、’ 不 ‘、’ 动 ’。”
李明德如醍醐灌顶,连忙记下这八个字: 静定虚无,守一不动 。
“ 守一不动 ,看似简单,实则蕴含 天地造化 之机。”
“ 守 者,专注不散也; 一 者,万法归宗也。”
“ 不 者,超越对立也; 动 者,内在生机也。”
真人 详细解释道:“这 八字真言 的精妙,在于前四字为后四字铺路。”
“ 静定虚无 是为了达到 守一不动 的状态。”
“而 守一不动 才是 恢复先天之气 的根本法门。”
“ 《道德经》 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道, 道** 法 自然 。’”
“这八字真言,便是效法 自然 之 道 的根本方法。”
真人 起身演示:“修习时,先按前四字 静定虚无 入门。”
“待心神安定后,再进入 守一不动 的境界。”
“ 守一 ,即专注于体内 丹田 之 气 ,心神不散。”
“ 不动 ,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始终保持 清净 。”
“如此修持, 先天之气 自然从 丹田 升起,遍布全身。”
李明德按照指导开始修习完整的 八字真言 。
当他真正做到 守一不动 时,体内忽然涌起一股强大的暖流。
这股暖流从 丹田 发起,沿着经脉流遍全身。
原本虚弱的身体瞬间充满了力量,精神也变得无比清明。
“这就是 先天之气 !” 真人 欣慰地说道。
“ 先天之气 一旦恢复,不仅身体强健,更重要的是智慧开启。”
“你现在感受到的,正是回归 婴儿 状态的体验。”
“ 老子 云:‘专 气 致柔,能如婴儿乎?’”
“成人学习这套心法,实际上是在学习如何重新成为 婴儿 。”
“不是智力上的退化,而是心性上的返璞归真。”
随着修习的深入,李明德彻底明白了 八字真言 的奥秘。
“ 静定虚无 是基础, 守一不动 是核心。”
“前四字让心神归于平静,后四字让 先天之气 重新激活。”
“这便是历代 真人 珍藏的 恢复先天之气 的无上心法。”
真人 最后开示道:“ 八字真言 的最高境界,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保持这种状态。”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 守一不动 ,这才是真正的 得道 。”
临别时, 真人 将《 太乙金华宗旨 》赠与李明德。
嘱托他将此法传授给有缘之人,使更多人能 恢复先天之气 。
李明德带着 八字真言 下山,从此不仅自己身心康健,更帮助了无数有缘人重获新生。
这套 守一不动心法 至今仍在秘密传承,提醒世人 先天之气 从未消失,只待正确的方法将它重新唤醒。 静定虚无,守一不动 八个字,便是开启这扇生命之门的钥匙。
来源:人间烟火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