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日的A股市场彻底沸腾了。一边是中字头板块里藏不住的惊喜,某股价3.2元的基建类中字头个股直接封死涨停,单日换手率飙至12%,封单金额达3.84亿元;另一边小金属板块更热闹,钴、钨、锡、锑、铋、铂金、镍、钛8个品种集体涨停,钴概念指数单日暴涨3.2%,沪
10月1日的A股市场彻底沸腾了。一边是中字头板块里藏不住的惊喜,某股价3.2元的基建类中字头个股直接封死涨停,单日换手率飙至12%,封单金额达3.84亿元;另一边小金属板块更热闹,钴、钨、锡、锑、铋、铂金、镍、钛8个品种集体涨停,钴概念指数单日暴涨3.2%,沪铜主力合约直接冲破83310元/吨,涨幅1.39%。
这波“中字头+小金属”的双重狂欢绝非偶然,背后是5大硬核利好的强力支撑,而且机构已经明确表态:这不是短期炒作,而是政策与市场共振的结果。但普通投资者别光盯着涨停板,得搞懂底层逻辑才能不踩坑。
这轮行情是“政策托底+供需失衡+资金抢筹+业绩兑现+全球共振”的多重结果,每一个都有实打实的数据撑腰,不是虚晃一枪。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的关键年,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国资委年初就定调“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要求央企利润总额稳定增长,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4个指标必须提升。近期更明确要深化国企改革,对科技型央企实施差异化管控,还通过穿透式监管帮企业“提质增效”。
更关键的是10月四中全会敲定的十五五规划方向,未来科技、新基建、商业航天等领域要加大投入,而这些正是中字头企业的主场。像中国一重这类涉及核电、重型机械的中字头,直接受益于核聚变能源布局的政策东风,国内外对核聚变的投入正不断加码,美国Heilion Energy光一轮融资就拿了4.25亿美元,国内企业自然跟着沾光。
小金属涨价的核心是“不够卖了”。国信期货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锡供需缺口预计达1.4万吨,锑缺口更是高达2.8万吨。供应端一紧,价格立马飙涨,10月1日钴价因为刚果(金)出口政策收紧,单日就涨了3.2%,而精铋价格年初至今涨幅已经快到90%,创下近10年新高。
国内政策也在加力,对锑、铋等小金属实施出口管制后,海外价格跟国内价差拉得极大,锑的海外报价折算人民币超40万元/吨,国内才16万元/吨,差价24万元。需求端更旺,光伏产业要用锑做澄清剂,新能源车电池离不开钴,这些绿色产业的爆发直接把小金属需求推上了新台阶。
资金是行情的“发动机”。从龙虎榜看,游资早就盯上了这类标的,之前中核科技单只股票就被游资净买入超5000万元,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一家就砸了3908万元。到10月1日,资金抢筹更疯狂,光海油发展一只股的封单就达33.58万手,封单金额超3亿元。
主力资金也在悄悄加仓,近5天中字头和小金属相关概念的主力净流入超80亿元,尤其是股价低于5元的低价中字头,成了资金布局的重点。毕竟这类股估值低、安全边际高,加上政策加持,很容易吸引资金抱团。
中字头不再是“低盈利”的代名词。中信金属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30.9%,扣非净利润更是暴涨104%。很多低价中字头的业绩改善都很明显,一方面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营收,另一方面国企改革剥离了低效资产,赚钱能力大幅提升。
小金属企业更不用说,华钰矿业因为锑价上涨,曾出现4天3板的行情,一周涨幅近48%。业绩实打实的增长,让这些之前被低估的个股有了涨停的底气,不是靠概念炒作,而是有业绩托底。
现在全球关键金属供应链越来越脆弱,航运受阻、地缘政治冲突让供应稳定性大打折扣。各国都在抢战略资源,中国作为小金属消费大国,自然要重视资源安全。像铌这种关键金属,中信金属通过参股海外企业拿到独家分销权,国内市占率达80%,这类有资源掌控力的企业成了香饽饽。
海外政策也在推波助澜,除了刚果(金)限制钴出口,俄罗斯的铂族金属供应也不稳定,导致铂金连续三年短缺,2025年短缺量预计仍有十几吨。全球供应链的“断链”风险,让小金属的战略价值重新被评估,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机构已经达成共识:这轮“中字头+小金属”的行情,跟2023年的短期炒作完全不同,持续性会更强。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直接说,这是全球供应链风险和战略资源价值重估的结果,供应刚性收缩和需求扩张的矛盾很突出,春季“元素周期表行情”可能会重现。西南证券更看好有资源优势的中字头,像中信金属这类掌控铌、铜资源的企业,直接给了11.25元的目标价,比现价有不少上涨空间。
机构的逻辑很简单:政策端的国企改革和十五五规划是长期利好,不是短期刺激;供需端的缺口短期内补不上,小金属涨价有支撑;业绩端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纸面富贵。这三个因素叠加,行情自然能走得更稳。
看懂热闹没用,得搞懂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把握机会。
上一轮2023年的中字头上涨,主要靠政策预期拉起来,很多企业业绩没跟上,涨得快跌得也快。但这次不一样:首先是业绩打底,央企净利润普遍增长,小金属企业更是直接受益于涨价;其次是需求扎实,新能源、光伏这些需求不是短期脉冲,而是长期趋势;最后是资源掌控,国内企业开始掌握小金属的定价权,比如中信金属的铌产品垄断国内市场,不再被动受国际价格影响。
简单说,以前是“炒概念”,现在是“靠实力”,持续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 低价中字头龙头:重点看“低估值+高股息+政策受益”的品种,比如股价5元以下、研发投入增长快、涉及新基建或未来科技的,像中国海诚、中公高科这类有核心技术的中字头,比纯传统基建股更有潜力。
• 有缺口的小金属:优先选供需缺口大、战略价值高的品种,钴(新能源需求+海外出口限制)、锑(光伏需求+出口管制)、铂金(连续短缺+氢能需求)这三个方向最确定,对应的产业链龙头比跟风股更靠谱。
还要看企业的“真本事”,比如小金属企业要看资源储量,中字头要看营收里政策受益业务的占比,别碰那些只沾点边的“伪概念股”。
首先是追高风险,有些个股已经连涨几天,比如某中字头3天涨了20%,短期可能回调,别高位接盘;其次是政策变脸风险,如果后续出口管制放松或环保政策调整,小金属价格可能跳水;最后是业绩不及预期,部分中字头只是短期股价上涨,三季度财报要是没跟上,很容易被套。
另外要警惕“数据陷阱”,有些小金属价格涨了但企业没赚钱,可能是库存没卖出去,得看财报里的“营业收现率”,这个指标能反映真实的盈利质量。
总结下来,中字头和小金属的上涨逻辑很扎实,政策、供需、资金、业绩、全球环境这5大因素环环相扣,不是短期炒作。但对投资者来说,涨停板只是“表象”,真正的机会藏在细节里。
低价中字头要看改革红利能不能落到业绩上,小金属要看供需缺口能不能持续扩大。跟着“政策方向、业绩增长、资源掌控”这三个标准走,才能在这波行情里赚到钱,而不是当了“接盘侠”。毕竟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只有真有价值的股票,才能走得更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是布丁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