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法庭文件,这台机器人原本放置在“非指定区域”,不符合设备设计要求。事故发生时,工程师试图移除机器人底部的电机以查看内部组件,但机器人臂“突然且毫无警告地释放”,以相当于“约8000磅配重”的巨大力量击中亨特多布勒的身体,把他“扔到地上”并导致其“失去意识”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名特斯拉工程师在工作期间受伤,将特斯拉及其供应商告上了法庭,索赔5100万美元(约合3.6亿人民币)。
据报道,50岁的彼得是特斯拉公司的技术人员。2023年7月,他在美国加州佛利蒙工厂协助工程师拆卸机器人时受到击打。
根据法庭文件,这台机器人原本放置在“非指定区域”,不符合设备设计要求。事故发生时,工程师试图移除机器人底部的电机以查看内部组件,但机器人臂“突然且毫无警告地释放”,以相当于“约8000磅配重”的巨大力量击中亨特多布勒的身体,把他“扔到地上”并导致其“失去意识”。他遭受了严重身体伤害,包括物理创伤、情绪困扰和财务损失,已累计医疗费用达100万美元,预计未来还将额外产生600万美元费用。
亨特多布勒把特斯拉和机器人发那科美国公司告上法庭,后者是一家日本公司,是肇事机器人生产商。他要求赔偿5100万美元,包括工资损失、精神损害、疼痛折磨以及收入能力下降。
诉状显示,亨特多布勒指控特斯拉未能确保机器人的机械装置安全,使他在未能在“安全断电、固定”的状态下拆卸机器,因此特斯拉方存在严重过失。同时,他认为机器人制造商发那科美国公司在设计上存在疏忽。
这不是特斯拉首例机器人相关事故。2021年,特斯拉得克萨斯州一家工厂曾发生类似事件,一名工程师被另一台工业机器人臂“爪子”抓住背部和手臂,留下“血迹”。
8月,亨特多布勒向加州法院提起诉讼,8月19日该案被移交至奥克兰联邦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加州是特斯拉重要的生产基地,该州弗里蒙特市的工厂是特斯拉最早建立的汽车生产设施,也是其北美地区生产能力的核心。
弗里蒙特工厂负责生产特斯拉的Model S、Model X、Model 3和Model Y等多款主力车型,年产量达到65万辆,这里约有2.2万名员工,至今依然是特斯拉在北美最大的生产基地。
来源:半导体技术天地
件核心评价:工业自动化高光下的安全阴影
这起特斯拉工程师受伤并索赔3.6亿人民币的事件,绝非一则简单的劳资纠纷或社会新闻。它像一束强烈的探照灯,照亮了在半导体、电动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狂飙突进之下,长期被忽视的工业安全问题。这对于同样在大力推进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是一记至关重要的警钟。
一、 从“半导体产业链”视角看:自动化设备安全是产业基石
设备商的责任(发那科):
发那科(FANUC)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是半导体和汽车制造业自动化产线的核心设备供应商。此次事件中,机器人“突然且毫无警告地释放”,直指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或安全机制失效。
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启示: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大量进口和部署来自发那科、ABB、库卡等国际巨头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晶圆搬运、检测、封装等关键环节。我们必须意识到,再先进的设备也存在故障率和设计盲区。国产半导体设备商在奋起直追时,必须将“功能安全”和“本质安全”提升到与精度、速度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 这不仅是商业责任,更是对产业链下游成千上万工程师的承诺。
终端用户的责任(特斯拉):
诉状中指出机器人被放置在“非指定区域”,且未在“安全断电、固定”状态下操作。这暴露了特斯拉在生产现场管理和安全操作规程上可能存在严重漏洞。
对半导体工厂管理的镜鉴: 半导体晶圆厂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产环境之一,充斥着价值千万的精密设备和危险性极高的化学品、气体。“安全第一”的文化必须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任何对于安全规程的懈怠——无论是为了抢修设备而忽略“上锁挂牌”程序,还是为了提升产能而简化安全步骤——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次天价索赔,就是这种风险成本的具体体现。
二、 从“技术演进”视角看:人机协作的挑战
这起事故发生在“协助工程师拆卸机器人”时,这是一种典型的非标准化、高交互性的人机协作场景。当前的工业机器人大多是为在围栏内进行重复性作业而设计的,其智能化和感知能力有限。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人机协作将是未来工厂的常态。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更先进的力传感器、视觉系统、AI预测性维护)来确保即使在调试、维修等非标准工况下的人机安全,是整个制造业,包括半导体制造业,必须攻克的课题。 我们不能只追求机器换人的效率,而忽视了人机共存的安全。
三、 从“企业风险管理与ESG”视角看
天价索赔的警示: 5100万美元的索赔额,远超医疗费和工资损失,其核心在于“惩罚性赔偿”。这表明原告方及社会舆论认为企业存在“严重过失”。对于特斯拉这样的明星科技公司,以及任何有志于成为全球领导者的中国半导体企业,一次严重的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品牌声誉打击和财务损失,可能远超在安全系统上的投入。
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的“社会”维度: 现代企业评价体系不仅看财务数据,更看重其社会责任。保障员工安全与健康是企业最核心的社会责任。频发的安全事故会严重损害企业的ESG评级,进而影响其融资能力、客户信任和人才吸引力。对于需要全球资本和技术人才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建立国际一流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结论与展望
“半导体技术天地”账号的宗旨是“振兴国产半导体产业”。真正的振兴,不仅仅是攻克几纳米制程,或是实现某些材料的国产化。它更意味着建立起一套与世界级科技巨头相匹配的、严谨、系统、以人为本的工业安全文化和执行体系。
这起发生在特斯拉工厂的悲剧告诉我们:
对设备商而言,安全是设计的底线。
对制造企业而言,安全是运营的生命线。
对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在追求技术自主和产能扩张的“快节奏”中,绝不能忘记保障每一位工程师安全的“硬道理”。
唯有将安全融入产业发展的基因,我们才能真正行稳致远,实现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的质变。
来源:芯片测试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