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青云在《廉镜漫笔 》中说:“要时刻控制私心、遏制私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坏事再小,如果做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在腐败问题上,决不可宽恕“蝇子”“蚊子”。
赵青云在《廉镜漫笔 》中说:“要时刻控制私心、遏制私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坏事再小,如果做多了,就会变成大坏事,在腐败问题上,决不可宽恕“蝇子”“蚊子”。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犹如一股汹涌的浪潮,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然而,这股浪潮中也夹杂着一些不良的暗流。
近期,云南文山州住房公积金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李锐的违纪违法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个别自媒体为腐败分子鸣冤叫屈、扬幡招魂的行为,更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文山州官方通报中关于李锐违纪违法的细节。但部分自媒体却像一群贪婪的“信息小偷”,只截取了“李锐安排下属单位购买500斤散装白酒用于公务接待”“收受礼品礼金7.65万元”等片段,就迫不及待地为李锐“喊冤”。
他们仿佛是一群蹩脚的编剧,精心剪辑拼凑出一个与事实大相径庭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这500斤散装白酒成了李锐“节俭”的象征,而那7.65万元的礼品礼金也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这些自媒体完全不顾通报中的其他重要信息,通过这种断章取义的方式,避重就轻,把腐败分子包装成一个“节俭”的典型,把国家反腐行为说成“小题大做”,试图为李锐塑造一个“被冤枉”的形象。
这些经过不良自媒体加工的片面信息,就像一颗投入舆论池塘的石子,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在网络的快速传播下,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被这些虚假信息所迷惑,纷纷发出“他是好官”的错误评价。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错误的观点引发更多错误观点的产生。这种误导舆论的行为,不仅让公众难以了解事件的全貌,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混乱的舆论氛围。原本清晰的腐败案件,在自媒体的搅和下,变得模糊不清,让公众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官方的通报如同一张精准的“画像”,清晰地勾勒出了李锐腐败堕落的全貌。他的违纪违法行为可谓是花样百出、令人咋舌。
首先,在收受礼品礼金方面,除了党的十八大后收受的7.65万元,累计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竟高达9.55万元。在中央大力反腐的背景下,他依然顶风作案,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挑衅。
他还热衷于享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宴请与旅游,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了换取个人享受的筹码,却全然不顾自己作为公职人员的职责和使命。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廉洁自律的规定,损害了公职人员的形象。
违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更是他贪婪本性的体现。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其中隐藏的利益输送风险。作为公职人员,本应保持清正廉洁,远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商业活动,而他却利欲熏心,不惜触碰法纪红线。
李锐的腐败行为远不止于收受财物和享受特权。他无视组织原则,违反“三重一大”议事规则,个人决定单位重大事项。其国家规定为废纸,独断专行,我行我素。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秩序,导致决策失误、资源浪费等问题层出不穷。
他漠视群众利益,违规增加收费项目,让那些本就需要公积金支持的群众雪上加霜。住房公积金中心本是为广大群众提供住房保障服务的机构,而他却把它当成了自己敛财的工具,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更为恶劣的是,他拒不落实审计整改要求。审计是对单位财务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审计提出的整改要求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而李锐却对审计整改要求置若罔闻,继续在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这种对抗组织的行为不仅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使国家制度形同虚设。
最令人痛心的是,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项目验收、工程款拨付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87万余元,还因擅权妄为造成国家利益损失547万余元。
这就像一个贪婪的蛀虫,在国家的大厦里疯狂地啃噬,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他的这些行为桩桩件件都触碰了法纪红线,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冤屈”可言?
部分自媒体将“500斤散装白酒”包装成李锐“节俭”的证据,这简直是荒谬至极。在公务接待中,使用公款购买白酒本身就存在诸多问题。即使是散装白酒,也不能掩盖其违规使用公款的本质。
按照相关规定,公务接待应该遵循节俭、合理的原则,严禁铺张浪费和违规使用公款。而李锐安排下属单位购买500斤散装白酒用于公务接待,这绝不是什么“节俭”之举,而是对公款的肆意挥霍。
想象一下,500斤白酒,故且不说酒的质量如何,单说数量,500斤得喝多少场酒局才能喝完?这显然超出了正常的公务接待范围,是对公款的一种滥用。
李锐使用公款购买白酒的行为,就像一剂“腐蚀剂”,严重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在当前大力倡导廉洁从政、反对“四风”的背景下,这种行为与党的要求背道而驰,也容易引发其他公职人员的效仿,从而助长腐败之风。
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像李锐一样,打着“公务接待”的幌子,随意使用公款购买物品,那么党风廉政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个别自媒体刻意放大“散装白酒”细节、回避其李锐严重违纪违法事实,就像在公众面前扔出了一颗“迷雾弹”,让公众难以看清事件的真相。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每一个事件。他们依赖于自媒体提供的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媒体提供的信息是片面的,那么公众很容易被误导。
一些网友在看到自媒体为李锐“喊冤”的文章后,由于缺乏对整个事件的深入了解,就盲目地相信了这些文章的观点,发出“他是好官”的错误评价。这种混淆公众视听的行为,不利于公众正确认识腐败问题,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断章取义盲目为贪官污吏喊冤的行为,就像一块“绊脚石”,阻碍了反腐斗争的顺利进行。反腐斗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
而个别自媒体为腐败分子鸣冤叫屈的行为,会让公众对反腐工作产生误解,认为腐败分子有“冤屈”,从而削弱公众对反腐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这种行为会给腐败分子传递错误的信号,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行为可以得到舆论的庇护。如果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反腐斗争将面临巨大的阻力,腐败现象也将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相关部门应像一位严厉的“执法者”,高悬监管“利剑”,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自媒体管理机制,对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进行严格审查。对于那些故意歪曲事实、误导公众、为腐败分子喊冤叫屈的自媒体,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通过加强监管,规范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确保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实、准确、客观。同时,要建立自媒体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的自媒体进行信用惩戒,提高其违法成本。让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流量的自媒体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就像春风化雨一样,滋润公众的心田,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和法治意识。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法治宣传等活动,让公众了解腐败的危害和反腐的重要性。
同时,要引导公众正确看待自媒体传播的信息,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让公众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判断信息的真伪。只有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和法治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自媒体误导舆论的现象发生。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工作,就像打开一扇窗户,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腐败案件的违法乱纪的情况和调查处理结果,让公众了解事件的全貌。
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避免个别自媒体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误导公众。同时,要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增强公众对反腐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可以建立专门的信息公开平台,让公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对于公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给予答复,让公众感受到政府的诚意和决心。
个别自媒体为腐败分子鸣冤叫屈的行为,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挑战和破坏,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在这场与个别自媒体“歪风”的较量中,我们要坚定信念,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真相在阳光下闪耀,让腐败分子无处遁形。
对腐败分子零容忍,反腐的斗争中,老虎固然要打,“苍蝇”和“蚊子”更要打。我们也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反腐斗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腐败现象必将得到有效遏制。
来源:拂光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