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研究 | 预计到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市场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07:45 1

摘要:瑞财经 王敏9月29日,据北交所官网,汉盛(上海)海洋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盛海装”)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保荐代表人为高飞、于进洋。

瑞财经 王敏 9月29日,据北交所官网,汉盛(上海)海洋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盛海装”)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保荐代表人为高飞、于进洋。

招股书显示,汉盛海装是一家海洋装备制造企业,主要从事海洋船舶和海洋工程水资源与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船用设备备件的销售,系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子公司江苏汉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船舶制造行业,即造船业,是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作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船舶制造生产流程由签约设计、设备采购、船体建造、舾装交付四个环节组成,整个周期从签约到生产耗时约2年左右。生产一艘新船时,船东先向船厂签订造船订单,船厂进行整体图纸设计,经船级社审查认证后,船厂开始船体壳体建造并联系各大船舶设备制造商订购相关配件装备,最终于船厂完成总装、下水、交付船舶等工作。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伴随着全球运力供不应求、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全球海运运价指数大涨,2022年航运市场达到历史高位,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全年均值在37,253美元/天,并在高位波动,2023年全年均值为23,629美元/天,较上年同比下滑36.6%,但仍较2020年均值上涨了59.2%,2024年基本维持在25,000美元/天上下。在海运指数处于相对高位的情况下,全球新造船市场也呈现积极态势,船东造船需求旺盛。从新造船市场看,根据克拉克森统计,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呈现全面上涨态势。2024年,造船完工量8,814万载重吨,同比上涨0.3%;新接订单量16,766万载重吨,同比上涨31.3%;年末手持订单量28,8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3%。

未来,随着风险因素推动需求提升,红海危机持续影响,使得远东-欧洲航线单程航运时间延长,为了提供稳定班期,额外船舶运力需求预计将上升。同时,为了应对美国增加关税、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潜在威胁,短期内航运公司倾向于增加运力配置。另一方面,船舶市场绿色低碳的发展主旋律已日趋明朗,新造船中清洁燃料动力订单持续上升,全球造船市场将在短期内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长期来看,根据MordorIntelligence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预测,由于海运贸易和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的增加、对环保船舶和航运服务的需求以及造船业智能技术的发展,造船市场预计仍将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造船市场规模约1456.7亿美元,预计五年内全球造船规模将达到1,845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4.84%。

我国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的行列,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形成了船舶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了现代高水平的船舶工业体系。在当前我国海洋经济持续向好的发展背景下,船舶制造市场增长态势明显,据XYZ-Research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船舶制造市场产值达2,900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9.5%,2022年全国市场产值以17.2%的增速上升至3,400亿元左右,增速同比上年加快7.7个百分点。随着整体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市场效益水平在不断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市场产值将接近5,000亿元,2022-202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达15.7%

来源:乐居财经预审IP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