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不容易演上主角的“陈小二”,竟看不起饰演叛徒的朱时茂,由此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叛徒还神气什么?就在这个小品引得全国人民捧腹大笑的前两年,上海京剧院发生了一起“30多人集体滞留美国”的事件。
原创百晓生谈历史
“人生就像演戏,有高潮也有低谷,关键是要演好每一个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当我了解童祥苓三起三落的人生,我越发喜欢杨子荣这个形象了。
1990年,陈佩斯与老搭档朱时茂创作一部名为《主角与配角》的小品,登上央视春晚。
好不容易演上主角的“陈小二”,竟看不起饰演叛徒的朱时茂,由此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叛徒还神气什么?就在这个小品引得全国人民捧腹大笑的前两年,上海京剧院发生了一起“30多人集体滞留美国”的事件。
起因倒不复杂,八大革命样板戏之首的《智取威虎山》剧组于1988年接到赴美表演的邀请。演出顺利结束后,全组30多人集体滞留美国,其中就包括扮演“小常宝”的齐淑芳。30多年里,这30多名集体滞美的京剧演员背负无数诟病与谩骂,原因无他,在国人的心目中,他(她)们已与“叛徒”二字画上等号。加之“疫情三年”,许多“方方”式的人物一边留美,一边大肆鼓吹国内的防疫工作,一时之间,文学艺术界又被推上风口浪尖。直至2024年12月2号,著名京剧大师童祥苓先生去世,当年《智取威虎山》剧组集体滞留美国再度往事重提。大家好奇的是:身为主角,亦是这出戏灵魂人物的“杨子荣”怎么没去美国?是有利益冲突,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内幕?1935年生于天津的童祥苓,自八岁起就在北京从师于雷喜福、刘盛通、钱富川、高连甲、吴喜成等京剧名角学戏,文武兼修,还向鲍吉祥、张伯驹、陈秀华、张少甫、钱宝森、陈大护等大家学余派戏,后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
1965年,童祥苓正值而立。《智取威虎山》剧组在全国海选杨子荣的扮演者时,童祥苓已在原《智取威虎山》剧组出演少剑波。机缘巧合之下,他被“点名”饰演杨子荣。1966年,《智取威虎山》剧组在北京京西宾馆礼堂精彩上演。毛主席亲自前来观看演出,并说:“这个戏基本可以。”他老人家还特地将“打虎上山”这一唱段中的“迎来春天换人间”一句,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此后,由于受到姐姐牵连被赶出《智取威虎山》剧组,与童芷苓同台遭受批斗。1968年,《智取威虎山》要拍成电影,由于剧组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演杨子荣,于是又重新起用了童祥苓。也正在此时,“上头”往戏中加了个“旦”角,即“小常宝”。得益于此,饰演“小常宝”的齐淑芳加入影片《智取威虎山》的拍摄。
影片《智取威虎山》同样很成功,被有关方面定为“样板中的样板”。喜讯传来,童祥苓触景生情,感到身心疲惫。1972年,童祥苓第二次被逐出剧组,其艺术生涯几近断送,命运对他如此不公,他宛若无根浮萍,甚为凄凉。恰在此时,上海京剧院出现部分“样板戏”的复排,《智取威虎山》二度复排。原班演员无法重聚,后起之秀“小常宝”则独挑大梁,团里等于为她重新组建了一个新剧组,身为主角的童祥苓则“靠边站”。当熟悉的唱段再度响彻大江南北,激励了身处改革开放中的人们,经典老剧再次火了,各路商演纷至沓来。那段时间,齐淑芳领着剧组到处演出,其技艺包括临场能力得到精进,她与丈夫龚国泰感情同样很好。可是这一切却在1988年被完全打破,起因竟是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邀请。接下来,便是“30余名演员集体滞美”的爆炸性事件。
齐淑芳的“叛逃”是民间的说法,一般正式报道用的是“滞留”、“定居”。但是,身为祖国与人民培养的优秀京剧演员,齐淑芳辜负了大家对她的信任,趁着赴美演出时,居然滞留当地,这应是不争的事实。她全然不顾上海京剧院会不会为了此事背负骂名,不与任何人或领导沟通,执意留在美国,让许多人对此表示愤怒和不解,认为这是一种“集体叛逃”行为。而当时美国和中国之间短暂的“蜜月期”即将结束,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微妙。《智取威虎山》里都是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亦代表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与慷慨无畏的人民群众。他(她)集体留在美国,其精神上的意义早已大过实际价值!身为事件当事者的齐淑芳从来不以为意,她甚至对采访的人说:“从现实意义来讲,我留在美国比在中国的贡献更大。”另一个现实是:当时赴美的30多人都已经成家,为了留在美国,狠心地和自己在国内的妻儿老小一刀两断。譬如,齐淑芳的丈夫龚国泰得知妻子留美不归的消息后,犹如五雷轰顶,他不愿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往后的十多年里,屡次给美国的妻子写信,却都石沉大海。龚国泰哪里想到,他心爱的妻子留在美国后不久,就与同行的编导丁梅魁重组家庭。不幸中的万幸是,新《智取威虎山》剧团虽然全员留美,但有一个人永远地留在了国内,那就是男主角“杨子荣”的童祥苓。
虽说当时的童祥苓已数年没有登台,但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已远远超过齐淑芳。何况,童祥苓一家在特殊年代的悲惨遭遇,以及他的经济状况,此番赴美之行对其而言应当顺理成章。而有了“正版”杨子荣的加入,相信会令该剧更加火爆。只是童祥苓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率领上海京剧院的一支队伍独立在全国巡演,每年自负盈亏,收入勉强也只能糊口。加上他的长子在四岁的时候,因在街上玩耍,一人骑自行车时不慎猛烈撞击到他的左腿,导致其落下终身残疾。小儿子想学习唱京剧,却因父亲的缘故无法进入京剧院,成为“待业青年”。他的妻子张南云这么多年为了家庭,更是操碎了心且自愿中断自己的艺术生涯。张南云原名张兰云,艺宗梅派,梅、荀兼长,当年毛主席观看了她演出的《霸王别姬》后大加赞赏,并亲自为她改名张南云。1969年,童祥苓前往北京拍摄电影《智取威虎山》时,因大儿子受重伤,张南云为了丈夫,含泪告别亲爱的舞台,一边工作一边养家,吃尽了苦头……
到了80年代中后期,由于自己之前无法照顾到家里,童祥苓对妻儿深感愧疚,只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几乎寸步不离。在这种情况下,童祥苓一直留在国内,尽到一个丈夫与父亲的责任。当时的他虽然已经过了艺术的“黄金期”,却依然为弘扬京剧事业做出自己绵薄的贡献。和在美国风光一时,并组建了自己剧团的齐淑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童祥苓两个儿子双双失业,经济拮据,根本娶不到老婆。
1994年,童祥苓几乎拿出全部积蓄7万元,在上海开了间餐馆给儿子们维持生计,童祥苓说到:在别人可能不算什么,对我来说却是巨大的代价,此时我手中的钱已所剩无几,若再出意外我真是走投无路了。
店开张了,由于童祥苓没干过,也不知怎么干,就仿照酒家模式,请了一个三级厨师,一个配菜师傅,两个打工女孩,就干起来了。不料两个月就赔了几千元,“事业”坚持了8年,生意越来越冷清,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饭店倒闭之后,童祥苓会出去接一些零散活儿,生活平淡,甚至有点清苦。
在小餐馆倒闭前2年,即1999年,已经功成名就齐淑芳邀请童祥苓去纽约演出,童祥苓本不愿离家,但本着“传播京剧,弘扬国粹”的想法,还有为贫苦的家里赚些补贴,他还是去了,并与常淑芳合作了“深山问苦”、“打虎上山”几段戏。
据常淑芳回忆,他二人一共演了两场,哪怕门票高达数百美元一张,也阻挡不住美国观众的热情。与没有“正版”杨子荣加入前门可罗雀的情况相比,简直天差地别。可见,美国观众也是“识货”的。
此后,齐淑芳成为“美中文化使者”,并在2007年来到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公开演出,当时媒体以“国粹唱响美利坚”、“齐淑芳带着京剧走遍美国”为题报道。而人至暮年,童祥苓做了一段“早贴早轻松”的广告,却成为相声中经常讽刺的对象,真是令人黯然。
来源:东方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