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百姓有多恨唐朝?十几万人主动当“汉奸”,帮契丹狠揍唐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1 00:35 1

摘要: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历史谜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河朔地区的割据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要从更早的历史背景说起。 早在东汉时期,关东(函谷关以东)与关中地区的矛盾就已经显现。比如东汉末年,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后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过度重用关东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历史谜题:为什么安史之乱后,唐朝始终无法彻底解决河朔地区的割据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要从更早的历史背景说起。 早在东汉时期,关东(函谷关以东)与关中地区的矛盾就已经显现。比如东汉末年,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后最终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过度重用关东人,而排斥关西人,结果引发了关西势力的强烈反弹。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地域矛盾进一步激化。北周与北齐的对立,将关中与关东的对抗推向了顶峰。即便到了隋唐统一时期,这种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刘黑闼的叛乱,让唐朝中央对河北地区始终心存戒备。

这种戒备心理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河北政策。从唐太宗时期开始,朝廷就在河北实行苦役政策,刻意加重当地百姓的负担。比如在贞观十年(636年)调整全国府兵制时,李世民特意不在河北增设折冲府。当时全国新增280个折冲府,关中就占了261个,而河北却一个都没增加。

陈寅恪先生曾精辟指出:河北之人以豪强著称,实为关陇集团之李唐皇室所最忌惮。这种歧视性政策导致河北百姓生活困苦。据《旧唐书》记载,当地百姓剔屋卖田,人不为售,内顾生计,四壁皆空。更严重的是,官府还借机横征暴敛,取其髓脑,曾无心媿。

这种压迫最终引发了强烈反弹。公元697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起兵反唐时,短短十天内就有数万河北百姓自发加入。武则天派兵镇压后,将领武懿宗甚至建议将参与叛乱的十几万百姓全部处死。虽然这个提议最终被狄仁杰劝阻,但此事充分暴露了河北民众对唐朝统治的强烈不满。

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越来越依赖归附的少数民族武装。这些部队多由粟特、契丹等族组成,他们逐渐成为河北边防的主力。而安禄山正是凭借精通多族语言的优势,在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中崛起。

安史之乱爆发时,安禄山麾下军队号称父子军,其中既有少数民族士兵,也有大量河北本地人。叛军攻入长安后,对关陇贵族展开了残酷报复,连婴儿都不放过。这不仅是安禄山个人的暴虐,更反映了河北民众长期积压的怨恨。

值得注意的是,安禄山称帝后立即将范阳(今北京)定为东都,并免除当地赋税。即使在战事不利时,他也多次想退回范阳。这些举动都表明,河北地区才是他真正的根基所在。

从东汉到五代,关东与关西的矛盾持续了近千年。唐朝非但没能化解这个矛盾,反而因歧视政策使其不断激化,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这场大祸。乱后河北维持了150年的半割据状态,这正是当地民众对唐朝统治长期不满的必然结果。

来源:慧哥可真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