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读者那问题:为啥使劲儿提升认知,还是没钱?现在一提赚钱,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得提升认知”,好像脑子一开窍,钱就哗哗来。结果呢?方向错了,钱没见着,时间倒搭进去不少。赚钱这事,奖励的到底是啥?说白了,99%的普通人,赚钱靠的就两样:手艺和时间。
先说读者那问题:为啥使劲儿提升认知,还是没钱?现在一提赚钱,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得提升认知”,好像脑子一开窍,钱就哗哗来。结果呢?方向错了,钱没见着,时间倒搭进去不少。赚钱这事,奖励的到底是啥?说白了,99%的普通人,赚钱靠的就两样:手艺和时间。
社会分层跟叠烧饼似的,最底层卖纯时间,干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像快递分拣、流水线日结,谁都能干,随时能换人,工资低得可怜。中间层卖手艺加时间,程序员、医生、白领,干的活儿得有点真本事,手艺越精,时间越值钱。最上层玩的是风险,像大老板搞投资、做生意,收益高得吓人,但一失手可能倾家荡产,甚至命都没了。这三层套着圈,最底层只卖时间,中间层时间加手艺,最上层手艺、时间、风险全搭进去。
你研究再多“世界底层逻辑”,短期内八成没用。普通人想赚钱,核心就一条:把手艺磨得贼溜。算法工程师也好,外科医生也罢,哪个不是靠一门手艺吃饭?认知要是能反哺手艺,比如学点方法论、提高学习效率,那才算没白学。可现实里,很多人学的都是“消费类知识”,看着像学习,其实是娱乐。比如男的爱刷时政,女的爱唠八卦,图个情绪爽点,觉得自己变聪明了,可对赚钱屁用没有。除非你是时政博主或八卦主播,那还能靠这手艺赚点。
运气也得认。混得好的人,十有八九是赶上了好赛道,阴差阳错进了个上升的领域,手艺又比别人强一截,立马起飞。时间一长,社会就分了几拨人:认知差又没钱的,占大头;认知高但穷的,这几年尤其多,大学毕业的沉迷各种“认知课程”,却没真本事;还有一拨啥也不懂但有“一招鲜”,像卖菜的、卖海鲜的,啥大道理都不care,愣是赚得盆满钵满。为啥?因为赚钱奖励的是“卖出去”,不是你脑子里那点高深见识。
再说有钱人被骗的事儿。能掏几百万的,咋看都不该蠢到被诈骗吧?可真相是,钱多不代表脑子好使。很多有钱人,钱是靠运气和某一领域的绝活儿赚来的。比如房产销售,高中毕业,嘴皮子利索,几年卖出几个亿;柜姐大专学历,靠提成月入十几万;抖音土博主,拍个low到爆的视频,卖玩具卖到几万单。这些人,可能是之前赶上了风口,或者在自己那亩三分地里深耕细作,运气加手艺,赚了大钱。可出了自己那圈儿,他们的认知未必比普通人强。
有钱人还容易路径依赖,爱冒险,迷信高风险高回报,总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次次都能赌赢。结果呢?诈骗分子瞅准这点,包装个高大上的APP,许你个“稳赚不赔”的梦,钱多的人一激动就上头,稀里糊涂把家底搭进去。诈骗APP跟我的号重名,坑的就是这拨人——有钱,胆大,脑子一热,压根不查真假。
那认知真没用?也不尽然。大量阅读、学习,至少能给你点“常识感”,知道啥叫“周期”,啥叫“物极必反”。比如股市大顶,稍微有点常识的,看K线都知道那涨法不靠谱,可越到最后,冲进去送钱的越多。高认知不一定让你成专家,但能让你在陌生领域少踩坑。深一层说,认知能帮你克服恐惧、短视,选个好赛道,可要是手艺不行,照样白搭。
想当年,2010年左右,iPhone4刚出,移动互联网还没火,拼多多、抖音、微信啥都没有,机会遍地。那会儿有些家长有眼光,送孩子学计算机,毕业的真赚翻了。可我见过不少人,学计算机死活学不下去,手艺上不去,几年后黯然退场。机会再好,没手艺也抓不住。
所以,这辈子啥最重要?排个序:第一,运气。混得好的人,基本都得谢天谢地,运气好到爆,可能是赶上风口,甚至祖上积德。第二,手艺。专家就是在一个小领域把所有错都犯一遍的人,赚钱多半靠一招鲜。第三,才是认知,帮你避坑、选赛道,但不能直接变钱。
至于普通人咋破局?俩字:兴趣,重复。你真心想干啥,使劲儿往那使,行动比啥都重要,光想不干就是自欺欺人。重复是王道,一件事成功率3%,干一百遍,成功率95%。手艺靠重复磨,运气靠重复攒。认知呢?用来挑条好路,顺便别掉坑里。
有钱人被骗,怪他们冒险成瘾,认知没跟上;认知高却穷,怪你手艺不精,运气没来。想翻身?兴趣点灯,重复开路,认知护航。普通人破局,就这三板斧。
来源:bin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