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一点半,小区门口的24小时药店,收银台排着仨男生,人手一盒发际线粉,扫码时互相瞄一眼,谁也没笑谁。
凌晨一点半,小区门口的24小时药店,收银台排着仨男生,人手一盒发际线粉,扫码时互相瞄一眼,谁也没笑谁。
货架最底层,去年还冷门的“秃头喷雾”现在贴了三层补货签——老板说这是今年唯一敢翻倍进货的单品。
段子说“额头三车道”,现实更离谱:有哥们去植发,医生先递给他一张分期表,首付八千,尾款随毛囊成活率浮动,活一根算一根,听着像买彩票。
另一边,闺蜜圈流行“反向烫头”,故意把刘海剪成狗啃状,就为了拍照能配文“看,省了三车道过路费”。
钱包也没好到哪儿去。
商场负一楼的香水柜台,BA比客人多,隔壁超市窗口的韭菜盒子出摊十分钟排二十号。
外卖平台偷偷给“十元以下”加了单独入口,关键词“穷鬼套餐”搜索量月涨300%,连点评文案都卷:“吃完这一顿,今晚的焦虑只值九块九。
”
再说上班。
新来的00后把“准点下班”写进简历,HR面露难色,人家反手掏出体检报告:窦性心律、甲状腺结节、轻度脂肪肝,备注“再加班就真碎了”。
领导秒怂,毕竟公司团建刚有人现场晕倒,救护车费用比当月绩效贵。
最魔幻的是KPI。
去年领导喊“全员冲刺”,今年改口“健康第一”,后台却把体检异常率算进部门考核——谁指标低,谁说明工作不饱和。
于是出现奇景:工位上人手一把枸杞配护肝片,一边敲代码一边数掉发,生怕自己太健康被加活。
有人把这一切剪成短视频,标题“当代脆皮生存图鉴”,播放量二十亿,评论区清一色“笑死但真实”。
笑着笑着,有人晒出医院缴费单,下面回复整整齐齐:
“别慌,我比你多一项结节。
”
段子讲完,生活还得继续。
发际线粉明天继续脱销,韭菜盒子依旧香,体检报告上的向上箭头像小旗子,插满年轻人全身。
能怎么办?
先睡吧,毕竟熬夜一根,早起三根,算得清这笔账,也算没白秃。
来源:就喜欢说三道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