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众(Volkswagen)EA111 与 EA211 两大汽油发动机家族的代表机型按表格整理——包含首发/投产时间、型号/代号、排量、额定功率(kW / hp)、最大扭矩(Nm)、典型油耗(厂方/NEDC/WLTP/车款示例,供参考)与主要改进点/特性。这些
EA211 EVO2 1.5T
大众(Volkswagen)EA111 与 EA211 两大汽油发动机家族的代表机型按表格整理——包含首发/投产时间、型号/代号、排量、额定功率(kW / hp)、最大扭矩(Nm)、典型油耗(厂方/NEDC/WLTP/车款示例,供参考)与主要改进点/特性。这些数据来自厂方技术文档、维基/媒体与车辆规格数据库(每行后我列出来源)。
备注:燃油消耗受整车、变速箱与测试循环影响较大,表中为代表区间或典型示例,仅供对比参考。
EA111(历史)
—(早期横置小排量 OHV/ OHC 到 DOHC 等多代)
mid-1970s 起(Audi 50 / Polo 等)
0.8–1.6 L(多型号)
20–85 kW(取决年代与型号)
~60–150 Nm(取决型号)
NA(视年代);现代比较值不可比
EA111 是长期家族名,涵盖多代自然吸/多点喷射与后期涡轮增压的小排量发动机,为后来的 TSI 1.2/1.4 等奠定平台。
EA111 — 1.2 TSI(EA111衍生)
1.2 TSI(四缸/代号示例 CJZ* / CJZ? 等)
2005–2008(陆续在 Golf V / Polo Mk5 等车型出现)
1197 cc
66–81 kW(≈90–110 hp)
~160–175 Nm
参考:约 5.2–6.5 L/100km(视车款与循环)
基于 EA111 架构的小型涡轮增压发动机,用于替代自然吸 1.6L。实际代号与调教很多,功率/扭矩随调校而变。
EA111 — 1.4 TSI(双充/单涡轮版本)
1.4 TSI(双充 Twincharged / 以及后期单涡轮 1.4 TSI)
首发约 2007(Golf V / 1.4 TSI 推出)
1390–1395 cc
常见:81–110 kW(≈110–150 hp)
常见:200–250 Nm(取决调校;高功率版可达 250 Nm)
参考:NEDC 城市/综合 5.2–8.2 L/100km(车款差异大)
EA111 平台下的高能级小排量(含超增压+涡轮的 twincharged 设计),目标是低转高扭并兼顾经济性;后来有多种软硬件改进(进气/增压系统、冷却与喷射)。汽车评论员+1
EA211 — 1.0 MPI / 三缸(EA211 首发机型)
1.0 MPI(代号示例起始为 2011 up)
2011(EA211 家族首批投产,应用于 up!/Polo 等)
999 cc
44–55 kW(≈60–75 hp)
~95–160 Nm(不同版本差别大)
典型小排量三缸经济性优:约 4.5–6.0 L/100km(视整车与循环)
EA211 为全新模块化小排量家族,铝合金轻量化缸体、进排气与配气改进,主推低摩擦与模块化生产(3缸/4缸)。维基百科
EA211 — 1.0 TSI(三缸涡轮)
1.0 TSI(代号 CHY* / CHZ* 等多种)
2012 起广泛投产
999 cc
常见 70–85 kW(≈95–115 hp)
95–200 Nm(低调教到高调教差异)
以小型掀背/轿车为例:WLTP ~4.8–6.5 L/100km(取决车重/变速箱)
集成式排气口(某些版本集成入缸盖/歧管)、高效涡轮、低摩擦设计与更高压的直供/间接喷射组合(依车型)。维基百科
EA211 — 1.2 TSI(四缸)
1.2 TSI(EA211 版本,代号 CJZ* / CYVB 等)
2012 起(逐步取代较老款)
1197 cc
~66–81 kW(≈90–110 hp)
~160–175 Nm
参考:WLTP/NEDC 约 5.0–6.5 L/100km(车款差异)
EA211 架构下更紧凑、更轻且配有双可变气门正时(进/排)。与旧 EA111 相比,散热、摩擦与集成化设计更好。维基百科
EA211 — 1.4 TSI(EA211 轻量化涡轮)
1.4 TSI(EA211 版本,多个代号如 CHP* 等)
2012–2015 起(陆续在 MQB 等车型上)
1395 cc
81–110 kW(≈110–150 hp),高功率版可达 110 kW / 250 Nm
200–250 Nm(视 ECU 调校)
参考:WLTP 综合 5.5–7.5 L/100km(视车型)
EA211 系列在 1.4T 上强调集成进排气、轻量化缸体、涡轮响应与低速扭矩,部分版本继续保留高效涡轮而去掉机械增压器。维基百科+1
EA211 — 1.6 MPI(区域/低配市场)
1.6 MPI(四缸进气歧管多点喷射)
2010s(在某些市场和车型用于低配/商用)
1598 cc
66–81 kW(≈90–110 hp)
~155 Nm
参考(例如南美/巴西/印度配置):约 7–8 L/100km
主要用于低成本市场的自然吸气版本(可靠、成本低),EA211 也包含这些非涡轮化衍生。维基百科
EA211 EVO — 1.5 TSI1.5 TSI EVO(代号 DACA、DADA、DPBA 等)2016 首发(Golf 7.5、Audi A3 8V 改款)1498 cc96 kW / 130 hp(低功率),110 kW / 150 hp(高功率)200–250 NmWLTP ~5.0–6.5 L/100km(车型差异大)重大改进:① Miller/Atkinson 循环(延迟关阀)② ACT 主动闭缸(2缸模式)③ 可变截面涡轮(VGT)④ 高压直喷。比 1.4 TSI 更高效。EA211 EVO2 — 1.5 TSI1.5 TSI EVO2(代号 DPBA+ 改进,配合 MQB Evo / MEB-Hybrid)2022–2025(Golf 8 改款、Tiguan III、Passat B9)1498 cc96–110 kW(130–150 hp)250 Nm(低转即爆发)WLTP ~4.7–6.2 L/100km最新进化:① 改进 Miller 循环 ② ACTplus(更平顺闭缸)③ 双喷射系统(MPI+GDI)④ 混动友好(48V MHEV / PHEV 集成)⑤ 排放控制升级(颗粒捕捉器+新三元催化器)。时间轴:EA111 名称历史悠久(始于 1970s);现代意义上 EA111 还包含 2000s 的 TSI/TSFI 衍生;EA211 从 2011 起作为“模块化小排量家族”正式投产并替代/继承 EA111 作为主力小排量发动机系列。结构与材料:EA211 更强调铝合金轻量化、集成进排气与更紧凑的缸体(有利于装车与低重心),并为 MQB 等平台优化。EA111 在不同年代演进出多种 DOHC/TSI 配置(含 双涡轮增压)。性能走向:从 EA111 的“增压/机械增压混合(Twincharged)”到 EA211 的“高效涡轮、精细喷射、可变气门正时、缸内集成与轻量化”,总体目标是更低油耗、更低排放,同时保持或提升低转矩输出。Volkswagen EA211 engine — Wikipedia(家族概述与代号/功率区间)。维基百科Volkswagen group petrol engines / EA111 — Wikipedia(家族历史与演进)。维基百科专题资料(1.4 TSI 技术说明、媒体试驾与技术 PDF)。单车规格数据库(示例油耗/车型:Auto-Data / 车辆规格页)。优点:技术成熟,皮实耐用,首次将TSI技术带入寻常百姓家,动力在当时具有跨时代意义。缺点:铸铁缸体沉重,油耗相对较高,正时链条存在一定的可靠性隐患。轻量化:全铝缸体是最大亮点,显著减轻了车头重量,改善了操控性。高效化:集成式排气歧管、ACT闭缸技术、米勒循环(1.5T Evo)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其在动力、油耗、排放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可靠性提升:用正时皮带替换了链条,虽然需要定期保养,但规避了链条跳齿的严重故障风险,且运行更静音。模块化与平台化:为大众集团的MQB平台而生,是平台化战略的核心一环。总而言之,从EA111到EA211,再到EA211 Evo,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大众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演进路线:从单纯追求动力,到全面注重能效、轻量化、可靠性和环保性能的系统性进化。
一汽-大众宝来上的 1.5T 发动机确实是属于 EA211 系列,具体型号是EA211-DSV / EA211 EVO/EVO2 的衍生。
下面说说这台 1.5T 相比原来的 1.4T 有哪些主要改进 /优势,以及可能的不足:
项目1.4T(旧款)1.5T(EA211-DSV / EVO2 宝来版本)排量≈ 1.395 L(1.4T)1.5 L(≈1498 cc) 最大功率1.4T 在宝来/近似车型中大致功率在比如 150 ps 左右(约 110-115 kW),具体调校视车型版本而定。宝来 1.5T 最新版本最大功率 160 马力(约 118 kW) 最大扭矩1.4T 在宝来-速腾这些车型的高功率调校中扭矩约 250 Nm(相同扭矩标识情况下) 1.5T 宝来版本同样标定为 250 Nm动力响应 /低速扭矩 /涡轮迟滞1.4T 在低速时可能涡轮响应稍弱或有迟滞感(车主反馈)。1.5T 引入了 VTG(可变截面涡轮)等新的涡轮技术,在低转速阶段响应改善,涡轮迟滞现象减轻。燃烧室 /燃油喷射 /气门 /气缸结构
1.4T 的喷射压力、燃烧室形状、气门角度等为旧世代,喷射压力一般较低。
1.5T 的版本改进了燃烧室设计、进排气门角度,增加行程/改变缸径-行程比(使气缸行程更长),提升喷射系统性能(更好的雾化、可能高压直喷)等。
热效率 /循环技术1.4T 在部分版本可能没有米勒循环 /双循环 /VTG 技术;压缩比与热效率较新版本略低。1.5T EVO / EVO2版本中,引入了更高热效率设计,例如提高压缩比(或使用双循环/米勒循环技术在低负载工况下节油)等。重量 /摩擦 /耐用性旧款结构中可能有更多重量或摩擦损失(旧的涡轮延迟、部件承受高温、摩擦系数等问题)。新的 1.5T 在发动机材料、涡轮耐温、散热、气门/喷射系统设计、摩擦控制等方面有改进,以提升耐用性和更稳定输出。比如改进中冷器、更好的涡轮耐热性等。油耗 /经济性在适中负载/高速巡航情况下,1.4T 的耗油性能还不错,但在城市工况 &低转速时因迟滞/响应需更多加油可能不够经济。1.5T 虽然排量稍大,但因上述热效率提升、循环优化、响应提升等,其综合油耗/日常使用耗油可以与 1.4T 相当甚至略好。尤其是 EVO2 版本 + VTG 技术 +高效喷射,会在中低负载情况下省油。排量增加带来的燃油消耗潜在提升:虽然技术改进能弥补,但在重载 /持续高负荷 /高速工况下,1.5T 百公里耗油可能会略高于轻负荷情况下的 1.4T。成本 /维修 /复杂性提高:更多先进技术(VTG 涡轮、高压喷射、复杂气门机构等)可能让制造成本、维修难度 /费用上升。热管理要求更高:涡轮温度、废气温度、冷却系统等需要设计与材料配合良好,否则耐用性可能受影响。来源:养老大家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