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的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高!阜外研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7 02:03 1

摘要: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这类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时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血小板反应性是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而氯吡格雷治疗中的血小板反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常合并存在,这类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时面临较高的出血风险。血小板反应性是评估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而氯吡格雷治疗中的血小板反应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阜外医院一项最新研究揭示,ABO血型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氯吡格雷治疗时的低血小板反应性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纳入3 039例合并2型糖尿病、有血栓弹力图(TEG)结果且使用氯吡格雷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

通过TEG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MA,定义MA

其中35.83%患者出现低血小板反应性,O型血占29.48%,A型血27.44%,B型血32.87%,AB型血10.20%。

进一步分析发现,血型与低血小板反应性的独立关联,O型血患者发生低血小板反应性的风险显著高于非O型血患者(OR=1.298)。A型血患者低血小板反应性风险显著低于非A型血患者(OR=0.804)。

与A型血相比,O型血的低血小板反应性风险更高(OR=1.409),而B型血与O型血无显著差异。

在年龄、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等亚组中,血型与低血小板反应性的关联均保持一致。

研究者分析潜在机制,认为O型血患者因缺乏A/B抗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凝血因子VIII(FVIII)水平较低,导致血小板活化能力减弱,出血风险增加;A型血则因较高的vWF/FVIII水平,可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减少出血倾向。

研究者指出,ABO血型是一种易于获取的生物学指标,该研究首次证实其与氯吡格雷治疗中的血小板反应性独立相关,为临床识别出血高危患者提供了新工具,应将ABO血型纳入出血风险评估体系,尤其关注O型血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监测和出血预防。对于O型血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或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