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进去一看,车还没提,定金能退,连销售自己都说“这单子,八成是凑数的”。
你刷到过“10万订单”的海报吗?
点进去一看,车还没提,定金能退,连销售自己都说“这单子,八成是凑数的”。
以前觉得,这不就是个促销套路?
图个热闹,谁真当真啊。
可现在不一样了——有人真去数了。
小米YU7去年吹出28.9万订单,结果普华永道一查,19.7万是真锁单,不能退的那种。
剩下那9万,像极了你双十一加购又删掉的那几件衣服,看着热闹,心里门儿清。
蔚来以前闭口不提订单,只说交付。
今年9月29号,李斌突然在直播里说:“我们把大订和交付一起公布,审计费咱自己掏。”这话一出,评论区炸了:原来不是不能说,是不敢说。
更狠的是,消费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
百度指数里,“车型 退订”这个关键词,一个月暴涨420%。
有人凌晨三点搜“某增程SUV 退订攻略”,不是因为不喜欢,是怕自己被当韭菜割了——前脚刚看到“10万订单”刷屏,后脚就发现退订流程比申请贷款还复杂。
资本比谁都敏感。
9月30号中午,小鹏、小米股价蹭蹭涨,而两家只敢报“小订”的品牌,股票直接跳水7%。
投资人不傻了:你报10万,我信1万;你敢晒审计报告,我信你8万。
工信部也出手了。
10月1号起,所有新能源车企必须把“能退的”和“不能退的”订单分开报,不报?
停你免税资格。
这招,比骂你一万句都狠。
现在你再看那些满屏的“订单破X万”海报,心里大概都有数了——那不是销量,是营销的泡沫,是数据的魔术,是用“可能要买”冒充“已经买了”。
而真正敢把账本摊开的人,反而被市场捧成了老实人。
原来,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不是卖得多,而是敢说真话。
来源:时髦钢琴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