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下午,国家网球中心西门通道,辛纳刚结束训练,莫雷加德背着乒乓球拍袋堵在通道口,手机举过头顶,两人对视一秒,快门咔嚓,照片发上微博,十分钟冲上热搜第一。
9月25日下午,国家网球中心西门通道,辛纳刚结束训练,莫雷加德背着乒乓球拍袋堵在通道口,手机举过头顶,两人对视一秒,快门咔嚓,照片发上微博,十分钟冲上热搜第一。
这不是偶遇,是提前写好的剧本,连站位角度都踩过点。
辛纳团队前一天晚上十一点收到WTT市场部的微信,写着“明儿下午四点,瑞典小伙想合影,给网球一个面子,也给中网一个热搜”。
辛纳的回复只有一个单词“OK”,后面跟着咪咕视频的直播链接,时间卡在合影后五分钟上线,数据组早就算过,这条热搜能给中网带来至少三百万新增播放。
莫雷加德更急。
他落地北京那天,WTT官方账号就放出风:想看网球。
话放出去,票没买,行程里也没填观赛,主办方直接递上媒体证,附带一张写着“国家网球中心”的A4纸。
瑞典人不懂中文,但他看得懂数字,那张纸上印着“预计曝光1.2亿”。
他反手把纸条塞进教练背包,第二天训练提前半小时结束,坐着组委会商务车就来了。
合影完,他回宿舍把照片发到Instagram,配文“tennis vibe”,标签带上了自家球鞋赞助商,十分钟点赞破五万,品牌方连夜加钱续下一季度合同。
辛纳这边也不亏。
2023年他闯进世界前十,可商业收入只有同排名网球老将的六成。
意大利球鞋品牌给他开的还是新秀价,合同里写着“社交媒体年互动量破两千万才给上浮15%”。
一张合影,微博热搜第一,抖音热榜第三,小红书笔记两小时破万,数据组截图发邮件,品牌方秒回“可以谈新价”。
十分钟,辛纳团队把合影裁成竖图,加上品牌logo,九宫格发出去,配文只有三个表情:,点赞直奔五十万,评论区全在问衣服链接。
中网赛事总监在监控室盯着后台,中网官方号粉丝一天涨十二万,票务系统显示次日单日票卖出翻一倍,原价480的看台票被黄牛挂到880。
总监给WTT发消息:“谢了兄弟,下次乒乓球总决赛来首钢,我包场地给你。”两边心里都明白,所谓跨界,就是互相薅流量,薅得干净又体面。
国家网球中心同一天里,阿尔卡拉斯在中心球场练正手,梅德韦杰夫在体能房踩单车,两人都没被安排进这场“偶遇”。
不是他们不够格,是身价太高,档期排得太满,合影带来的新增收益覆盖不了他们的出场成本。
莫雷加德和辛纳刚好卡在“上升期”与“性价比”的交叉点,一个需要破圈,一个需要加价,两人都不是本土巨星,却正好凑成一张“体育一家亲”的安全牌。
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合影位置选在西门通道,是因为背景板同时印着中网和WTT的logo,那块板子前一天晚上十一点才运到,拧螺丝的师傅加班多拿两百块。
灯光角度也调过,避开头顶直射,保证两人面部无阴影,方便品牌方后期裁图。
连莫雷加德手里的乒乓球拍都是全新胶皮,红色一面朝着镜头,那是他赞助商最新款,上市才十天。
拍柄底部贴着防伪二维码,镜头一扫就能跳转购买页,数据组连跳转率都算好了:每万次曝光预计转化八十单,客单价399,毛利一半,平台、赛事、球员三方再分。
有人翻出2019年马龙和纳达尔在北京切磋的视频,当时微博热搜也爆了,可转化路径太长,视频里没商品链接,品牌方只能事后补公关稿。
这次不一样,合影发出十分钟,咪咕直播间右上角就挂出“同款球鞋同拍立减50”,乒乓球拍链接直接甩在莫雷加德微博评论区,点进去就是天猫旗舰。
路径短,流量贵,谁都不想浪费。
夜里十一点,辛纳团队把合影打印出来,塞进签名板,准备明天送球迷。
莫雷加德把同款照片贴在宿舍墙面,拍照发给瑞典爸妈,配文“中国很好赚”。
两国语言不同,算盘声却一样清脆。
体育无国界,流量有国籍,北京这座城把两个项目塞进同一座馆,让两个年轻人肩并肩,背后是一整套精密的流量收割机。
机器轰鸣,球迷欢呼,品牌方鼓掌,只有时间知道,合影里的笑容能持续几个季度。
一张合影,真的只是友好交流?
来源:球探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