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块钱一瓶的竹蔗马蹄水,盒马货架上刚补货就被抢空,控糖党却还在纠结它到底算不算智商税。”
“8块钱一瓶的竹蔗马蹄水,盒马货架上刚补货就被抢空,控糖党却还在纠结它到底算不算智商税。”
别急着骂溢价。
把瓶子转过来,配料表干净得吓人:水、竹蔗、马蹄、雪梨,没了。
0糖0脂的底气来自“微发酵+气泡”工艺——简单说,先让植物糖自己分解成带汽儿的酸,再人工把甜味抽走,留下一股近似冰糖的回味。
技术不新,但用在即饮植物水里算是国内头一回。
果子熟了敢卖高端价,赌的就是“喝甜水不升糖”的焦虑。
小红书有人连测三天血糖,曲线稳成直线,评论区直接封神。
同时间,东方树叶的桂花乌龙第五年回归,原价5块被炒到7块,电商还在缺货。
老茶客觉得离谱:桂花乌龙而已,至于吗?
问题在“桂花”——今年广西花期提前一周,昼夜温差大,花香浓到冲鼻,农夫山泉把整批花锁在采摘后4小时内的原液里。
喝一口,像把刚摇下来的桂花塞进嘴里,茶味倒成了配角。
有人为了这口“限定秋天”囤了三箱,转头在闲鱼加价卖空罐,一个空瓶能换一瓶可乐,魔幻但现实。
白象也悄悄把方便面气质带到即饮茶。
柠檬跳动系列4块5一瓶,便利店冰柜里和元气森林挤在一起,口味名长得像奶茶——蜜桃乌龙、青柠茉莉,配料却写着“原叶茶+真柠檬汁+气泡”。
第一口是汽水,第二口是茶,第三口开始喉咙泛起柠檬皮的微苦,像喝完汽泡版冰红茶。
白象内部员工透露,实验室里还躺着冰咖气泡茶,只等市场反馈就上线。
方便面大王做饮料,第一步先抄喜茶作业,下一步可能直接抄星巴克。
好望水的“浓薏点”走另一条路:把薏米水做成养生符号。
贵州兴仁的薏米先炒再熬,汤色乳白,喝起来像稀米汤,官方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发白皮书,句句不离“祛湿”。
可惜口感太淡,微博评论区一片“喝了个寂寞”。
品牌连夜回应:甜度下一批调上去。
东南亚市场已经排上日程,新加坡超市货架年底就能看见它,价格直接翻倍,卖给怕湿气重的华人。
食品区更疯。
益达推出“清新香菜味”无糖口香糖,便利店刚上架就被短视频博主买空。
拆开一条,绿得晃眼,嚼三秒,香菜的青草味混着薄荷直冲脑门,像刚嚼完凉拌香菜根。
日本测试时一半人骂恶心,一半人狂囤货,国内首周销量直接超标,益达顺势把万圣节包装做成“吸血鬼克星”,脑洞大得离谱。
研发团队放话:下一步上“香菜+薄荷”加强版,口气清新到能把大蒜味按在地上摩擦。
旺旺爱至尊米饼把目标锁在中老年,却意外被年轻女生当减肥零食。
红枣枸杞味像空口吃养生茶包,猴头菇山药味更离谱,入口先是米香,后是蘑菇土味,最后竟回甘。
膳食纤维6g/100g,中国老年学学会盖章“适老”,结果40%买家是20+女生,理由简单:非油炸、能嚼很久、一包只有90卡,比蛋白棒便宜。
旺旺听风就是雨,低糖版已经在生产线,糖尿病大爷和减肥姑娘同时满意,场面一度和谐。
M&M’S和广州酒家联名月饼把流心玩出花:百利酒、抹茶、芝士、黑巧,切开直接爆浆。
礼盒里塞限定公仔,闲鱼炒到原价1.5倍。
买家吐槽甜到齁,客服淡定回复:配茶喝。
一句话把月饼变成下午茶道具,销量破千万,冲进天猫中秋礼盒前三。
买的不一定吃,但一定拍照,社交货币属性拉满。
盐津铺子“大魔王”素毛肚把火锅底料装进零食袋。
蒜蓉+麻酱,辣度复制海底捞,一包120kcal,比辣条低一半。
抖音直播间首发2万包,8分钟清空,限购2包都挡不住。
评论区喊它“随身火锅”,有餐饮品牌已经递联名合同,明年便利店可能直接卖“蒜蓉麻酱关东煮”,素毛肚代替牛百叶,热量减半,罪恶感打折。
炫迈单片装更绝。
独立铝箔,单手一捏就开,海盐荔枝味像把盐汽水冻成冰再捣碎。
通勤地铁里,一手拉环一手喂自己,口香糖变成碎片,嚼起来沙沙响。
便利店收银台边,70%销量来自排队结账前30秒的“顺手”。
小红书有人把单片塞冷冻室,冻硬后直接啃,像吃冰沙。
炫迈嗅到商机,冰爽系列已在打样,明年夏天可能把冰柜直接搬进便利店。
一周逛完超市,最大感受:品牌比消费者更怕无聊。
怕血糖,给你0糖气泡水;怕湿气,给你薏米白皮书;怕口味撞车,给你香菜口香糖。
健康、猎奇、社交,三选一就能活,全占就能爆。
下一周货架又会换什么?
谁也说不好,但肯定有人愿意为“没喝过”“没吃过”买单,毕竟尝新的快乐,比省那几块钱爽多了。
来源:积极的蛋糕j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