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8日台北家事法庭,汪小菲再提把一双儿女转学到北京,学费40万一年;大S妈一句“孩子适应台湾”直接怼回。
“孩子到底跟谁”比“酸辣粉卖多少”更扎心。
9月28日台北家事法庭,汪小菲再提把一双儿女转学到北京,学费40万一年;大S妈一句“孩子适应台湾”直接怼回。
网友火大:争的不是学区,是话语权。
直播里马筱梅刚说完“高龄备孕辛苦”,转头麻六记儿童酸辣粉卖800万;一边子宫热搜,一边钱包进账,怎么看都像把娃当下一款SKU。
别急着骂后妈。
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数据摆那儿:平均月花3.2万机票钱才能见孩子一面,92%的爸爸败在“探视难”。
汪小菲只是把这些爸爸不敢花的钱、不敢打的官司一次性推上热搜。
真正难的是娃。
心理学大咖提醒“情感补偿过度”——今天塞国际学校,明天送学区房,后天直播里喊“宝贝我爱你”,镜头一关娃连爸爸家钥匙长啥样都不知道。
张兰早把12%股份划给马筱梅,明面股权激励,暗里接班剧本写好了:生一个,绑一层,股份+娃双重保险。
网友问:要是生不出,这戏还拍不拍?
具俊晔在韩国办大S纪念展,选她忌日开幕,温柔刀最致命——台北法院外,一边是北京爸爸抢学籍,一边是韩国继父念旧人,娃像羽毛球,被拍来拍去。
说到底,豪门重组家庭撕X年年有,轮到汪小菲就格外吵,因为他把私事当直播素材,把娃的抚养权当新品预热。
评论区一句话总结:先学会做父母,再学做流量,别把娃的行李箱变成两岸快递。
来源:末未19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