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16岁新星因穿申花球衣遭炮轰,深夜道歉引爆沪上足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22:32 1

摘要:“我身为一名海港梯队球员,不应该穿着同城对手的球衣并发到社交媒体。” 16岁的海港梯队小将许祺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篇道歉信,语气充满懊悔与自责。事件起因是他晒出与女友身穿上海申花球衣的合影,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我身为一名海港梯队球员,不应该穿着同城对手的球衣并发到社交媒体。” 16岁的海港梯队小将许祺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篇道歉信,语气充满懊悔与自责。事件起因是他晒出与女友身穿上海申花球衣的合影,瞬间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年轻球员可能未曾料到,一张普通的合影会将自己推至风口浪尖。海港球迷的愤怒批评如潮水般涌来,指责他“背叛球队”、“缺乏职业素养”。甚至有人直接辱骂他“吃里扒外”。

事件发生在9月中旬,许祺祯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张与女友的合影。照片中,两人均身穿上海申花队球衣,手持申花围巾,背景疑似为申花主场或比赛现场。

这张照片迅速在海港球迷群体中传播,引发强烈不满。作为海港梯队的希望之星,许祺祯这一行为被许多球迷视为 “职业底线的逾越”。

球迷反应两极化。海港球迷主流声音表示“愤怒与失望”,认为“低级错误不可容忍”。而部分申花球迷则调侃“海港青训在替申花培养球员”。

还有球迷质疑俱乐部管理,指出16岁球员恋爱是否会影响训练质量。随着争议升级,许祺祯于9月27日删除了原动态并发布道歉信。

在长达数百字的道歉信中,许祺祯详细解释了事件缘由。他透露,因长期集训备战全运会及国外拉练,休假时希望满足女友“穿申花球衣陪她看球”的愿望。

“我和她约定过让她穿着海港的球衣陪着我看海港比赛”,许祺祯在信中试图说明这是一种相互平衡的关系。他坚决表示女友与此事无关,恳求球迷“不要打扰和伤害她”。

然而,道歉信中的两处细节引发额外关注。一是当有球迷留言“穿个球衣就得被骂?”时,许祺祯回复“是啊”。二是道歉信全文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被批“语文水平不如小学生”。

许祺祯还承诺:“我一定会努力上海港一线队用行动赎罪”。但部分网友认为其道歉“并非真心为之”。

要理解这一风波,必须了解上海申花与海港之间的“沪上德比”。这两支球队的较量一直是上海足球的焦点,竞争激烈。

有段时间,上海滩德比走过弯路:红黄牌满天飞、刻意对立的仇恨情绪、球迷打架斗殴等偏离了足球本身。2013年到2016年间的10次上海德比,共产生57张黄牌和8张红牌。

近年来,上海德比逐步回归理性。2021年苏州赛区的德比战后,申花队员曹赟定还与海港球星奥斯卡交换球衣,呈现和谐一幕。但球迷间的对立情绪仍难以完全消除。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在海港踢球是工作,作申花球迷是生活,本质上并不冲突”。但这种理想化的区分,在激烈的同城德比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许祺祯事件暴露了中超青训体系在“职业化”与“人性化”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球员个人生活与职业要求,成为俱乐部管理难题。

海港青训总监成耀东的“放任式管理”遭到质疑。网友呼吁加强梯队球员的“职业操守教育”,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这一事件也揭示了年轻球员面临的社交媒体风险。球员私人社交动态的公开化,使“无心之举”可能酿成公关危机。俱乐部需要加强引导,帮助年轻球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纵观国际足坛,球员支持其他球队的例子并不罕见。但在中超特殊的球迷文化背景下,这一事件引发了远超预期的反响。

截至9月28日,上海海港俱乐部尚未就此事发布官方声明。网友关注焦点已从事件本身转向俱乐部如何处理——是严厉处罚以儆效尤,还是宽容教育给予改过机会。

这一事件折射出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上的复杂挑战。球员的职业生涯不仅需要技战术训练,更需要职业素养和媒体应对能力的全面培养。

正如上海德比这些年逐步回归理性,聚焦比赛本身,或许对年轻球员的成长,我们也需要更多耐心和理解。

来源:洋洋聊体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