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德镇夜里十一点,李俊永把最后一块鸡排铲出油锅,顺手把价格牌翻过来:6元,学生5元,深夜加1元。
景德镇夜里十一点,李俊永把最后一块鸡排铲出油锅,顺手把价格牌翻过来:6元,学生5元,深夜加1元。
油锅滋啦声还没停,队伍已经拐到马路对面,手机镜头像枪口一样对准他。
四天涨粉19万,有人算过,他一天最多卖八百片,一片挣一块出头,账面上看,这买卖连房租都扛不住,可他把百万加盟合同塞进抽屉,继续蹲在小推车后面擦台面。
他图的不是钱,是掌控感。
加盟合同里写着统一酱料、统一包装、统一开机时间,他一看就摇头:腌料多一勺少一勺,我自己说了算,一旦进了流水线,6元就守不住。
守不住价格,就守不住那群穿校服的孩子,守不住孩子,就守不住自己说话的底气。
他把拒绝资本当成一种明码标价,和6元一样贴在灯牌上,告诉所有人:我卖的不仅是鸡排,是“我说了算”的安全感。
城管来了,没掀摊,搬来十米铁马,拉好警戒线,每天派四个人轮班。
文旅局的人更直接,把“鸡排哥”写进国庆攻略,放在御窑厂和陶溪川中间,一句“看完千年瓷火,再吃6元鸡排”,把烟火气嫁接到千年瓷都的IP上。
官方下场不是做慈善,是算账:一张高铁票到景德镇最低138元,一份鸡排6元,拍照发社交平台,带定位,算法把流量推给更多想逃离工位的人,酒店、打车、周边小店全跟着翻台。
李俊永的小推车成了城市流量的入口,官方用铁马和攻略给他搭台,也给自己搭台。
黄牛嗅到味道,把6元鸡排炒到30元,还打包票“不用排队”。
李俊永在直播间直接喊话:别买,30元能吃五片,别让中间商替我做人情。
网友把这段话录屏,做成“反黄牛”贴纸,贴在摊位前。
黄牛没撤,但队伍里多了本地大爷,看见插队就吼“退后”,吼得比城管还管用。
李俊永没花一分钱,把顾客变成保安,流量变成护城河。
有人把他和去年爆火的“10元手冲咖啡”阿姨比,阿姨三个月后关门,理由是咖啡豆涨价,平台抽佣太高。
李俊永把操作台搬到路边,腌粉、裹粉、下锅全程敞开,油几天一换,滤出来的渣子黑得发亮,他让镜头拍,拍完自己把渣子铲进桶。
透明不是高尚,是算准了看客心理:我让你看见,你就懒得怀疑。
国庆前夜,他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两点,队伍不减。
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累,但“一旦回家早,第二天就有人说我飘了”。
他不敢停,停一天,黄牛价就敢涨到50,停两天,文旅局攻略就要换主角,停三天,6元就成了传说。
他把身体绑在油锅旁,用体力对抗资本,用时间对抗遗忘。
御窑厂的红砖墙被灯光照得发亮,墙外的小推车也亮着一盏白炽灯。
李俊永知道,墙里的瓷器能卖百万,是因为它们不再被使用;他的鸡排只卖6元,是因为必须被吃掉。
瓷器越老越值钱,鸡排越新鲜越值钱,他把“新鲜”钉在6元里,也把“老”留给自己——老价格、老位置、老熟人。
流量像潮水,来得快,退得也快。
李俊永没学直播带货,没开小号,没拍剧情,每天只发一条视频:今天卖了多少片,明天几点出摊。
他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别人,简单到让所有人相信:6元可以对抗30元,小推车可以对抗大商场,一个人可以对抗一条产业链。
6元鸡排能火多久?
只要李俊永还站在油锅旁,你就愿意排三小时;哪天他换成店员,你还愿意吗?
来源:有趣的百灵鸟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