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山晚报讯眼下,伴随着玉米成熟,我市“三秋”生产全面展开,泰汶大地上逐渐铺展开一幅壮阔的丰收画卷。9月30日上午,山东省“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一块田杯”玉米低损收获和小麦高性能播种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在肥城市举行,推动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普及应用,
泰山晚报讯 眼下,伴随着玉米成熟,我市“三秋”生产全面展开,泰汶大地上逐渐铺展开一幅壮阔的丰收画卷。9月30日上午,山东省“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一块田杯”玉米低损收获和小麦高性能播种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在肥城市举行,推动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普及应用,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在安驾庄镇王家颜子村的农田里,玉米褪去青纱,饱满的果穗在阳光下泛着油亮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芳香。现场演示活动开始后,来自省、市、县以及各镇街区的农机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机收减损大比武现场观摩。现场划分10个作业区,10台玉米收割机同台竞技。伴随着裁判员的旗帜挥舞,收割机开始在田地中驰骋,吞入一行行玉米,吐出一颗颗饱满的籽粒,秸秆随即还田。“玉米丰收的时节,也是我们机手大显身手的时刻。”参赛机手李鹏说。
现场机收完成后,专家考核组随即按照《山东省玉米测产与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测评办法》,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测、评价。经过专家考核组细致测评,最终参赛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要想在机收过程中减少损失,就要把握好一个‘稳’字,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钱兴军说,一粒粒粮食是农户们辛勤的见证,更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国家稳定。作为农机手,他们将用好新技术和新装备,确保颗粒归仓,守护好粮食安全。现场还同步进行了高性能小麦播种机、翻转犁、旋耕机、智能作业机器人和植保无人机介绍和展示。
作为活动的举办地,近年来,肥城市以“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加大农机装备投入、强化机手技能培训、优化农机服务保障,先后组织承办全国、全省及泰安市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推进了大比武常态化开展。今年以来,肥城市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小麦、玉米收获播种等农业机械,积极组织机收减损与农机技术服务小组上门服务,全面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让先进技术装备成为减损增收的“硬支撑”;同时,充分动员各镇街维修网点、农机经营企业提前备足质优价廉的农机配件,同步提供送货上门和产品跟踪服务,确保每一台农机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生产,真正做到“农机不停转、服务不断档”。肥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质量,努力打造农机化助力粮食增产的“肥城样板”。
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事关全年粮食丰收。伴随“三秋”生产全面展开,泰安市将贯彻落实好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暨“三秋”生产视频会议精神,推动“三秋”农机化生产顺利开展。今年“三秋”期间,我市将把组织好秋季机械化生产作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机具调配和人员安排,特别是针对农机供需矛盾、天气变化等突发情况,提前制定预案,确保收获不误时、播种不延迟,并依托农机应急服务队,全力做好极端天气下抢收抢烘工作,牢牢夯实“丰产丰收”基础。我市还将继续推广玉米籽粒低损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引导机手掌握“精准调控、稳速作业”的操作要领;积极抢抓农时,落实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和播前、播后“双镇压”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高性能播种机,提高机械化播种质量,为明年夏粮高产打好基础。
记者:郑凯
摄影:陈阳
来源:泰山晚报一点号